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1917年,陈独秀提出要“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由此可知陈独秀(     
A.全盘否定传统文化B.批判封建专制主义
C.大力提倡民主科学D.倡导进行文学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世纪初,人们在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过程中,兴起了一场旨在通过“塑造新国民”的救亡运动。该运动为
A.护国运动B.护法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3 . “三年以来,吾人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提出上述主张的是(  )
A.陈独秀B.孙中山C.康有为D.毛泽东
2022-03-0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超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学考模拟历史试题
4 . 思想解放能为民主政治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

绝对的权力将导致绝对的腐败……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孟德斯鸠

“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位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三   第一章   总纲

...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三位思想家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位先生”所代指的两面旗帜,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两位先生”引领了近代中国的哪次思想解放运动。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中国的民主主义与西方启蒙思想家主张的民主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主张向西方学习什么?
(2)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主张向西方学习什么?简要说明其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3)20世纪初,出现了新文化运动,请写出其中一位代表人物。该运动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陈独秀在1916年说:“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认为立宪政治无法实施B.高举三民主义旗帜
C.反思辛亥革命失败原因D.推动文化全面转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这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B.洋务运动期间C.新文化运动期间D.辛亥革命期间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中日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2家。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

材料二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获得了一个短暂发展的春天。这一时期,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此外,火柴、榨油、造纸等轻业也有了显著的发展。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随着一战的结束,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3)材料三中的两位历史人物分别领导了中国近代哪一历史活动?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一、材料二中的经济现象与这两次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2021-12-23更新 | 2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宋基信阳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下图是民国时期小学生使用的教科书。对此教科书编写影响最大的是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国民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16年,陈独秀在某文中指出:“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陈独秀旨在说明
A.民众觉悟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关键B.国民党的一党专制独裁不得人心
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需与民众结合D.中国不具备推行民主政治的条件
2021-11-09更新 | 1465次组卷 | 25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模拟测试(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