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1918年,恽代英等12人联名发表的《共同生活的社会服务》一文认为,“私心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财产公有是铲除私心的良法”,明确主张实行“公有财产”,希望“有一个实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生活机会”来“创办一个自给的共同生活”。这些观点(     
A.奠定了共产党成立的基础B.受到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
C.激发了全体青年人的觉醒D.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 . 五四时期,李大钊反对胡适等人仅仅靠思想、道德变革等点点滴滴的形式,他认为只有“诉于最后的阶级竞争”,以“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的方法,才能实现生产及交换机关的社会化,这才是社会主义改造世界的新纪元。李大钊意在强调(     
A.社会改良的道路不利于思想变革B.社会化大生产是社会主义核心要义
C.阶级斗争对社会变革的重要意义D.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具有必然性
2022-12-02更新 | 315次组卷 | 6卷引用:山西省怀仁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五四运动后,随着各种社会主义流派传入中国,许多先进知识分子在对诸多“主义”考量后,提出了“中国式主义”,如1920年李大钊在《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一文中就指出:“社会主义要在条件合适的国家才能得以实行。”“中国式主义”的提出(     
A.表明社会主义已成思想主流B.说明思想界的排外意识浓厚
C.阻碍了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D.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
4 . 1919年,李大钊对唐山工人生活和劳动的恶劣处境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缺乏工人组织的现状。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一批进步学生关于工人、工厂的社会调查,在20世纪20年代初蓬勃开展。这一现象
A.促进了工人阶级革命意识的觉醒B.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
C.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D.忽视了农民阶级的革命力量
2021-12-23更新 | 316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19年夏开始,上海知识分子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例如李汉俊借用墨子的“兼爱”思想来解释社会主义的理想,胡汉民主张井田制是中国早期的土地公有制形态。这表明当时
A.中国共产党成立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B.马克思主义成为广泛传播的主流思想
C.用马克思主义的理念来理解中国传统
D.马克思主义传播受到旧思想框架束缚
2021-10-10更新 | 922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920年9月,在共产国际的正式代表维金斯基的指导下,《新青年》第8卷第1号开辟了“俄罗斯研究”专栏,至第9卷第6号为止,共刊登苏俄文章47篇,其中有列宁的著作<《过渡时代的经济》《民族的自决》《无产阶级政治》《列宁的妇女解放论》等。这则材料可用于研究
A.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B.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C.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源D.国共合作的理论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此所以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罗斯也。”他意在强调
A.社会革命不会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B.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
C.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
D.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2021-06-13更新 | 9971次组卷 | 88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五四运动前后,影响较大的教育思潮主要有实用主义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工读”教育思潮、平民教育思潮等,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这些教育思潮
A.是实业救国在教育中的体现
B.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条件
C.推动了五四运动向纵深发展
D.适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
9 . 1919年《每周评论)刊文指出:“那共同感觉生活上不满意的事实,才能一个--个的成了社会问题,才有解决的希望。不然,你尽管研究你的社会问题,社会上多数人,却一点不生关系。那个社会问题,是仍然永没有解决的希望;那个社会问题的研究,也仍然是不能影响于实际。所以我们的社会运动,-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这一主张
A.强调对具体问题的研究B.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
C.否定了新文化运动成果D.脱离了中国社会的实际
2021-04-26更新 | 395次组卷 | 6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20年,全国工人发展到194.6万人,其中上海有近51.38万人。陈独秀借“中华工业协会”发起劳动节纪念活动之机,将《新青年》的七卷六号编成“劳动节纪念号”,专门讨论工人问题,启发工人觉悟。这表明当时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深入传播B.上海已经成为工人运动中心
C.无产阶级政党建立条件日益充分D.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021-04-25更新 | 26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