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在北京大学1918年11月所组织的演讲中,李大钊说:“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

     ——《北京大学日刊》1918年12月6日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演讲的题目。演讲中提到的“新纪元的世界改造”指的是什么?演讲反映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什么变化?
2020-11-1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历史分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2 . 国人曾对巴黎和会充满期待,希望能够废除“二十一条”。但“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的痛苦,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所以学生运动倏然一变而倾向于社会主义”。这种变化反映出
A.社会主义思想点燃了国人实现民族振兴的新希望
B.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的退让引起国人情绪的变化
C.帝国主义压迫是国人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原因
D.马列主义成为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
2021-01-0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洪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暑期学情调研历史(选修)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规律”一词原意为“规章律令”。20世纪初,“规律”有了“客观性”“必然性”的转义。20世纪三四十年代,“规律”逐渐成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表示“客观性”“必然性”含义的正式术语。形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B.民众科学素养得到提高
C.国人对该词理解存在偏差D.近代西方法治思想传入
2020-10-19更新 | 820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17至1919年,在《新青年》中“十月革命”被提及的次数极少,1919年以后逐渐增多。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的变化D.国内主要矛盾发生转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19年后.在《新青年》《晨报》《新潮》等报刊上关于劳工话题的文学作品猛增,作品的主人公有洋车夫、铁匠、农夫、学徒、店员、纺织女工、烟草公司工人等劳工群体,这些人物形象基本上首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这种变化表明
A.知识分子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B.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上升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日益成熟D.社会主义已成为主流思潮

6 . 材料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1919年,席卷中国的五四狂飙激荡着人们的思想。李大钊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后,李大钊相继写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五四运动前,作为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李大钊提倡自由,反对帝国主义,倡导立宪政治。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李大钊在研究、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注重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并积极向工人和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同非马克思主义学说进行辩论,积极筹备建党。19228月到1924年初,他受党的委托,几次往返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同孙中山先生商谈国共合作。19274月,在反动军阀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钊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狱。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但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最终惨遭反动军阀杀害。

——摘编自张睿《五四前后李大钊政治思想演变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五四运动前后李大钊的角色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角色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大钊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2021-05-05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15—1918年间,《新青年》杂志共发表各类文章770篇,其中“革命”一词的出现频率为0.78%。1923—1926年间,共发表各类文章128篇,其中“革命”一词的出现频率为25.14%。材料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影响的减弱B.工人暴力革命的兴起
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D.救国的主流思想变化
8 . 新文化运动最初的目的是“恢复独立自主之人格”,从思想文化上启蒙民众觉醒,但这一“求个性自山、解放”主题的初衷在1919年后不得不让位于国家主义。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国民革命运动高涨D.新三民主义的影响
2020-09-27更新 | 272次组卷 | 16卷引用:天一大联考2021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对《新青年》的数据分析表明:在十月革命的当时乃至以后几年,这一革命被提及的次数也很少,只是在1920年下半年开始重新被注意,尤其在1921年后对十月革命的提及才出现爆炸式增长。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十月革命的道路符合中国的国情
B.苏俄对华外交越来越友善和平等
C.国人认为苏俄的新社会模式可以救中国
D.苏俄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起了重要作用
2020-09-09更新 | 182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大学附中2020届高三1月模拟历史试题(选考)
10 . 陈独秀在1917年《新青年》上发表文章称:“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但在1920年却又强调:“你谈政治也罢,不谈政治也罢,除非逃在深山人际绝对不到的地方,政治总会寻着你的”,“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实质上说明
A.陈独秀个人主张发生巨大变化B.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C.革命性质和奋斗目标发生变化D.马克思主义为知识界普遍接受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