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五四运动之后,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北大师生在《新青年》《每周评论》《国民》等杂志撰稿,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义,论证了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的需要。山东省立第一师范的王尽美联合邓恩铭发起成立了“励新学会”,并创办了《励新》学刊,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廓清了很多青年学生的思想。这些活动(     
A.使中国人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洗礼B.有力地批驳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C.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条件D.为开展国民革命做好了舆论动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以后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李大钊起了主要作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和团的机关报又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建党初期,党和团的机关报始终坚持着无产阶级的革命立场。如《工人周刊》明确指出其是“工人阶级第一份自己的新刊物”。这一时期的报刊在议论文的基础上,创造性运用了随笔、小说、诗歌、笑话等形式。各个刊物还特别讲究用群众身边发生的事实说话,并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比如《劳动界》专门设置《本埠劳动界》栏目关注上海的工人运动情况,持续报道重大的罢工事件。

——摘编自马雅成《中共建党初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分析》

材料二 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忠诚于中国革命事业,在斗争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以极大的理论勇气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这是中国红色政权理论的核心。

——摘编自兰秀辉、周利生主编《信仰: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五四运动以后至建党前,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概括建党初期党和团的机关报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特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井冈山时期毛泽东阐释“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三部著作,简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对中国革命的积极作用。
3 . 1920年代,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凭优良的才学操守和特殊的身份在赴法勤工俭学生群体中威望很高,但两人却信奉无政府主义,鄙视自己的父亲。随着勤工俭学运动走向失败,陈氏兄弟经过赵世炎的多次主动接触,终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最终进入了中共早期的组织,成为核心、卓越的领导人物。由此可知在当时(     
A.赴法勤工俭学生群体最初的思想信仰多元复杂B.一战后欧洲的经济困境催生了无政府主义思潮
C.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D.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与新文化五四运动没有关系
4 . 1927年,国民党广东省党部调查青年信仰,调查结果体现当时北伐时期青年信仰调查表
1.我信仰基尔特的社会主义,但亦没有深刻去研究它。5.从前曾信仰过中国的正统思想——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现在呢?已经知道无根据的唯心论靠不住了。
2.我信仰三民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6.信仰过吴佩孚之三不主义。
3.我7岁至10岁信仰孔子学说,11岁至14岁信仰德谟克拉西主义,15岁至现在信仰中山主义。7.我幼时读孟子书,便信仰他的主义,现在经许久经验及教本教训,却十二分的信仰三民主义。
4.我信仰孙文主义、马克斯主义及一切适当的社会主义。8.在小学时信仰过陈逆(陈炯明)所主张的联省自治主义。

A.青年坚定自己的信仰B.传统思想仍占据重要地位
C.青年对政治兴趣浓厚D.三民主义成为新思想主流
2022-06-04更新 | 292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民族危机与救亡。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各种救亡主张(思潮)盛行一时,下表反映了部分主张的主要观点。

维新变法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教育教国一个国家能否得以长治久安,能否得以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日多.则国势日强
实业救国主张通过举办实业,.振兴商务来增强国力、民力,进而达到抵御外国入侵之目的

根据以上材料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运用同时期中国另外3种主张或思潮来论证你的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28更新 | 241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押题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02年以后,梁启超、马君武、朱执信都曾在他们的文章中介维马克思及其主张;孙中山在1912年也曾认为“麦氏(按即马克思)之资本公有,其学说得社会主义之真髓”;1918年以后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专门介绍马克思主义。这一发展过程反映了
A.近代中国历史的新趋向B.救国道路探索趋于一致
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国人对新思想普遍关注
7 . 1920年陈独秀指出,“新文化运动”不应被局限成新知识分子参与的独一无二的运动,也应是讨论诸如妇女地位、劳工环境、人口问题等论题的社会运动。这一主张
A.强调对理论问题的研究B.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C.否定了新文化运动成果D.有利于先进理论的传播
8 . 1936年,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密印行了《中央取缔社会科学反动书刊一览》手册,全册厚达150页,在“取缔”的各类书刊中,“共产党刊物”首当其冲。这从侧面反映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
A.新三民主义得到了贯彻B.国共合作具有思想基础
C.国内文化风气较为开放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马克思主义已为一般知识界之主潮”社会主义的流行源于五四时期,当时,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两种危机,一是在新文化运动中,向来为士人安身立命的儒家思想体系崩溃了,人们失去了传统的精神支柱;二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所向往的西方文明也“破产了”,人们又失去了并未根深蒂固的精神寄托。这两种精神危机就为社会主义的风行预先准备了土壤。一时间,西方的各种社会主义学说竞相涌入。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社会主义各派学说的流行”。在“各派学说”演进的过程中,即使反对中共的思想家也承认,“马克思主义日益成为巨大的潮流”。

特别是到了30年代,这一潮流已变得相当普遍和深入。从3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史论战来看,无论是论战的哪一方,所使用的话语和方法都是马克思主义的。难怪当时有人说:“现在的人一开口便说什么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等名词;并且时常用这些名词去解释中国原来的社会。”这表明到30年代,“马克思主义已为一般知识界之主潮”。

——张太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马克思主义思潮》


提取材料信息,对“马克思主义已为一般知识界之主潮”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2-02-04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黎公社运动失败后,公社战士鲍狄埃写下《Linternationale》的诗篇,第一段为“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1888年,工人作曲家狄盖特将这首诗谱成歌曲,命名为《国际歌》。130多年来,《国际歌》被译成多种文字,被誉为歌曲版的《共产党宣言》,广为传唱,经久不衰。

——摘编自颜广明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论革命歌曲的重要价值》等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国际歌》传入我国。最初是“诗”的形式,后来才发展成为“歌”。1923年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发表在广州出版的《新青年》季刊第1期上,他还为其配上了简谱。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来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在瞿秋白和张太雷的教唱下,首次合唱《国际歌》,大会在庄严的歌声中闭幕。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奏唱《国际歌》成为延续至今的传统。

——摘编自陶乐《<国际歌>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等


(1)结合材料一中《国际歌》的歌词和所学知识,指出《国际歌》与《共产党宣言》的相通之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国际歌》在中国翻译并传唱的历史背景。
2021-12-29更新 | 296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2届高三12月调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