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青人。这幅漫画折射出
A.旧的传统观念正在瓦解B.列强政治势力竞相角逐
C.新的思想解放势在必行D.袁世凯实现了帝制复辟
2 . 下面是漫画《偷梁换柱》据此可推知,下列历史事件的发生与此漫画所示现象有直接关联的是
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
3 . 下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青人。这幅漫画反映了
A.清朝加强文化专制
B.思想革新的重要性
C.君主专制得到复活
D.出现新旧思想并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漫画(注:图中文字为:“猿猴倒行逆施凡我国民群起而攻之”)表现出来的政治立场是
A.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B.反对君主制度,主张共和制度
C.反对分裂割据,维护国家统一D.反对暴力革命,欣赏渐进改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青人。这幅漫画反映了

A.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
B.立宪制度得到民众支持
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要性
D.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雄厚
2016-11-21更新 | 976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北荆州中学高二上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6 . 辛亥革命后,一些先觉分子指出“现有政府不可恃,现有政治不可恃”,进图富强,“还要反求诸人民”。由此,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可见,“先觉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的动机是
A.依靠人民,反对专制B.启蒙思想,唤醒民众
C.人民革命,救亡图存D.依托民众,文学启蒙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三、四年的时候,复古主义披摩一世,什么忠孝节义,什么八德的建议案,连篇累牍地披露出来,到后来便有帝制的结果。可见这种顽旧的思想,与恶浊的政治往往相因而至。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古今万国,政体不齐,治乱各别。其拨乱为治者,罔不舍旧谋新,由专制政治,趋于自由政治;由个人政治,趋于国民政治;由官僚政治,趋于自治政治。此所谓立宪制之潮流,此所谓世界系之轨道也。进化公例,适者生存。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也。

——摘编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   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人类的历史,是共同心理表现的记录。一个人心的变动,是全世界人心变动的征兆。一个事件的发生,是世界风云发生的先兆。一七八九年的法国革命,是十九世纪中各国革命的先声。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1)由材料一可知,民国初年的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
(2)根据材料二,归纳陈独秀的思想观点。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中李大钊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
2019-12-0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该图是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的北大校徽(后称“北大红”),刘半农戏称为“哭脸校徽”。其图案以篆体的“北大”二字构成传统的瓦当形象,下面的“大”字像一个人,上面的“北”字又像两个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B.承载了北大人“肩负重任”的理想与追求
C.隐含了新文化运动的价值取向D.反映了“自由独立,兼容并蓄”的学术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近代有学者认为,“盖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今犹有敢播专制之余烬,起君主之篝火者,不问其为筹安之徒与复辟之辈,一律认为国家之判逆、国民之公敌,而诛其人,火其书,殄灭其丑类……而后再造神州之大任始有可图,中华维新之运命始有成功之望也。”这一言论意在
A.利用进化论推动维新变法
B.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
C.批判尊孔复古与复辟帝制
D.提倡平易通俗新鲜的新文学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辛亥革命后,儒家经典从政治、教育领域全面退出,带来了人们对新社会秩序的怀疑和迷茫,也导致了空前未有的信仰危机。为了应对这种危机,朝野上下的守旧势力在“尊孔”的旗帜下力图重建新的信仰和道德秩序。康有为、陈焕章等人组织孔教会,发起了国教运动;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公开命令尊孔读经,企图在“保存国粹”的幌子下强化对民众的思想控制。尽管袁世凯尊孔未必与其帝制活动有内在的联系,但他在尊孔的旗号下公开进行帝制复辟活动,则是不争的事实;至于孔教会与张勋复辟帝制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样也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尊孔思潮引起中国先进分子的猛烈批判,孔子及儒学的独尊地位亦随之瓦解。

——摘编自左玉河《民国初年的信仰危机与尊孔思潮》

材料二:17—18世纪,欧洲在工业革命奠定的基础上走向了空前的繁荣,与此同时,科学理性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虽然在理论舞台上唯理论和经验论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但是它们的目的却是一样的—为自然科学寻找可靠的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它也导致人类心灵的堕落和生存价值的缺失。对工业文明中出现的道德沦丧和自我迷惘等种种社会危机,德国的浪漫主义者忧心忡忡。他们认为,一切后果都是和理性主义的研究方法分不开的,并由此对理性主义进行了深刻反思

——摘编自王晶亮《德国浪漫主义的精神特质及其时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辛亥革命后中国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出现信仰危机的异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