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康有为的思想发展来看,1888年在他第一次向清帝上书以前,他主张古文经学。他著《何氏纠谬》,从古文经学的立场,批判了今文公羊学大师——何休。康有为对孔子的评价也不高,认为“孔子虽圣”,只是搜集遗文,退而讲学。不过,他和一般汉学家不同,他尊事周公,酷好《周礼》,其目的是想从古文经籍中寻找可资经世的东西,学周公“定新制以宜民”。1890年,受今文经学家廖平的影响,康有为开始从今文经学中寻找变法依据,并先后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等重要著作。

——摘编自姜林祥《中国儒学史:近代卷》

材料二   《新青年》反孔批儒,(新文化运动)乃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史事件之一、也是中国数千年文化史上划时代的事件。陈独秀是新文化反孔教运动的领袖。他对孔教的判断,诸如孔教与现代生活不合、与共和“绝对两不相容”、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由此而生之忠孝节“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等,长期以来,构成了新文化话语体系对孔教的论述要点,也形塑了至今为止大部分国人对儒教的基本观感和认知。

——摘编自彭春凌《〈新青年〉陈独秀与康有为孔教思想论争的历史重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对经学和孔子态度的变化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对儒学的态度及其背景。
2024-02-2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百家争鸣”这个词很适合表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主张的多元性以及彼此之间的不同、分歧和冲突。如儒、道对立早就为大家所熟知;墨家从一开始就是儒家的对立物,而孟子和荀子也都把墨家看作是一个重要的论敌;至于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对于各家都有尖锐的批评。但在彼此的冲突和批评中,不同思想之间的融合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种分化趋势和统一趋势并存的局面在战国后期表现得越加明显。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 文艺复兴并不是对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的一种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结合,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呈现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文化的角度阐述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的实质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原因。
2023-01-0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适应练习(四)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道义上有义务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学术上的调和折衷构成了这一时代的特色。晚清士人的学术视野也较以前宽广得多,打破了传统的界限而开始了对西学的研究。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伴随着传统下层文化的大力提倡和对封建正统文化的严厉批判。 新文化人之所以把矛头对准孔教,主要在于它作为上层文化的主体,二千年来“吃人的礼教”和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也因为“孔子云者,遂非个人之名称而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也”。改变儒家独尊一统的旧格局,在于恢复先秦“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新文化人对儒家以外的诸子学说,予以阐释,并充分肯定。

——摘编自欧阳哲生《试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传统起源》

材料三:五四运动前兴起的西化思潮,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旧有意识形态卷土重来的反思与批判,承继新文化运动初期西化运动的功绩,封建思想的禁锢被冲决了,西方各种新思潮也如闸门开洪一般相继涌入中华大地。……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由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摘编自《五四时期西化思潮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思想潮流发生重大转变的推动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为何要对儒家思想“严厉批判”?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 人提倡“传统下层文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初期西化思潮兴起的背景,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2023-01-05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传统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是对立统一的。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的主张把传统文化的统一性推向了极致。但事实上,统治者宣扬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又使它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传统文化又经历了继承性与变革性的过程。古代中国虽历经战乱、分裂和王朝更替,但传统文化从未中断,总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和包容性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包容性又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从鹅片战争开始,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向的原因。
2022-08-29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一次彻底的思想解放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初)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节选》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摘编自马尚斌等《中国近代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作者怎样看待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之间的关系的?分析20世纪初的中国为什么还需要“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的主要主张?并对他们的主张做一简单评价?
2022-03-04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轻松练)-【轻松学历史】2022-2023学年高一纲要上同步课件与课时训练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正如舒衡哲所说:“18世纪欧洲启蒙学者求从宗教的思想禁中解放出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则为着改造自己身上的奴性而斗争,这种奴性源于家庭权威而不是神权专制。历史条件的差异使得启蒙具有不同的内涌:在康德那个时代,启蒙意味着一种觉醒,从自然王国中发现真理,用真理取代宗教迷信;在20世纪的中国,启蒙意味着一种背叛,要求砸碎几干年以来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纲常礼教的枷锁。”

——摘编自骆徽、王志红、刘雪飞《中西启蒙运动比较初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20世纪初的中国思想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字数不超过150字)
2022-02-0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学术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朱熹以儒家伦理学为核心,糅合释、道及诸子学说,把自然、社会、人生等方面统统融入其学术体系之中。朱熹不仅克服了二程、张载思想体系中的明显矛盾,而且对传统哲学范畴作出新的解释,并提出一些重要的新范畴。如果说程、张在为理学奠基时,对许多范畴还缺乏明确的界定,那么朱熹则为其加上了完整的解释与严密的规范,从本体论与逻辑层次上论证了其先后、主从等问题,完成了“理—气—物—理”的哲学逻辑建构,从而将中国古典哲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摘编自杨洋《宋明理学及其发展脉络》

材料二   杨庆中教授说:“我们今天该到儒学的衰落,是理学的衰落。五四新文化运动虽然高擎‘打倒孔家店’的旗帜,但具体批判的内容则是‘吃人的理教’“假道学’等。所以,今天所谓的近代儒学衰落,是理学这种理论形态在近代与西方交手时处于下风。其实,这是一种浅薄的误判。……在日本明治维新的过程中,王阳明的格心派理学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陈独秀、鲁迅等人在日本留学,是亲眼看见了的。日本人的成功,足以说明理学既可与科学兼容,也可与现代的政治社会制度兼容。”

——摘编自安鲁东《理学的脉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理学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儒家思想的时代背景。
2022-03-0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独秀指出:辛亥革命以来所以屡屡失败,“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并此虎头蛇尾之革命而未有焉。此单独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也。”

——张宝明《<新青年>百年典藏3语言文学卷》

材料二   各地的口号很多,大同小异,但最中心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用当时爱国运动参加者匡互生的话说,这是五四运动标出的公用语。这种纲领性的口号的提出,集中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当时对革命主要对象的认识,当然,它同一九二二年中国共产党二大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相比,尚欠明确。但它已经大大超过了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

——摘编自朱玉湘《五四运动与爱国主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历史任务。概括陈独秀对“辛亥革命以来所以屡屡失败”原因的认识,从思想文化层面,指出陈独秀为继续推动革命所做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辛亥革命时期政治纲领的内涵,相比五四运动的纲领性口号,简述中共二大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明确之处。
2022-03-06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和走向胜利 -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10月,张勋等在上海发起孔教会。19132月,康有为创办《不忍》杂志,宣扬欲存中国,非赖孔教。10月,《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尊孔复古思潮为帝制复辟鸣锣开道。面对国家的颓倾之状,陈独秀从救亡的愿望出发,对戊戌变法的失败和辛亥革命的流产进行深刻反思,认为广大国民脑筋不清,析理不明,对革命如同观对岸之火,熟视无睹,为根本原因。在陈独秀看来,救中国,建共和,赖以思想革命为先导,但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于是,他疾呼要创造出那“如初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的自觉奋斗的青年。……在这种思维路径下,《青年杂志》应运而生。

——摘编自丁小丽《<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和发展》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之“新”,不在“民主”与“科学”,而在个人主义。按照胡适的观点,“民国六七年北京大学所提倡的新文化运动。无论形式上如何五花八门,意义上只是思想的解放与个人的解放”。郁达夫亦指出:“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新文化运动中的个人主义思潮,即这种“个人的解放”和“个人的发现”的思想表征。

——摘编自高力克《新文化运动中的个人主义》

材料三:为加强工人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一些通俗的工人刊物在五四运动后应运而生,如《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等…在创办工人刊物的同时,北京、上海等地的早期共产主义者还在工人中创办劳动补习学校,将其作为早期共产主义者与工人阶级联系的纽带。

——摘编自肖华平《试论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青年杂志》创办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倡导个人主义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和重大意义。
2022-02-19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华州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给每一个人以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权利,一切已有的价值规范和秩序将被重新估价和重新建构。这确乎是西方社会转向现代建构起“现代性”道德价值观念体系的基本出发点。使人们有可能逐步意识、认同、接受乃至维护和坚持诸如自由与平等、人权与人道,个人与社会、自然法与国家民主(法制)政治……等全新的“现代性”政治和“现代性”道德的基本价值观念。启蒙的道德意义在于摆脱中世纪神学的信仰伦理传统,在于创造和建立一种新的适应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秩序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体系。

——摘编自万俊人《西方“现代性”道德价值观念体系之建立论纲》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价值观重建运动,是在面对过去、反叛过去的激烈态度中形成的。在民主方面,从对西方的议会制度产生兴趣和仰慕,到君主立宪主张的提出,再到民主共和方案的设计,最后人们认识到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在科学方面,从“师夷长技”阶段对西方“坚船利炮”的羡慕,到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引进,再到自然科学的传入,最后人们认识到科学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知识和研究。

——摘编自薛子燕《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1924年的价值观重建》


(1)据材料一概括启蒙运动价值观体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新文化运动价值观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现代价值观建立的共同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