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经过历代儒学家的修改和润色,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

——《春秋繁露》

材料二 一方面是帝王对于人民横征暴敛、残酷盘剥的现实;另一方面,天下又不能没有帝王。对于这道难题,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里的解答也只能祭出道德说教的大旗,将希望寄托在后世君王能够积极效法那些虚幻的尧舜禹等上古帝王的样板上面……从今天的角度看,黄宗羲明显属于“看对了病症,开错了药方”。

——周英杰《大历史的小切面》

材料三 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

——张宏杰《十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董仲舒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材料二中黄宗羲“看对了病症,开错了药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传统文化转型艰难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统治者确立了“天下归心”的文化立国战略,着力“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大约从春秋中期开始,“四夷”与“华夏”相对成为一个流行的词汇,“华夏居中、夷狄环绕四周”的天下格局开始形成,天下遂成为制度和文化的世界在诸子长达百年的争鸣中,却一致倾向于“大一统”,为秦汉大一统帝国的建立和巩固奠定了思想基础。至此,天下观实现了世界观、文化观和政治观的融合,成为影响中国人最为深刻、持久的传统观念之一。

——摘编自李宪堂·“天下观”的逻辑起点与历史生成》

材料二   文艺复兴开启了欧洲文化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进程,文艺复兴强调人的精神世界和人的价值,促进了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人文主义精神的觉醒,从而深刻影响了人们认识客观现实世界的态度和能力。五四新文化运动从追求器物现代化、制度现代化转向了追求思想和文化现代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因此,从历史意义上讲,二者都是思想文化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起点。

——摘编自王欣《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之异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时期中国天下观的主要内容及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推动思想文化现代化的共同表现。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的现代化的理解。
2022-05-21更新 | 161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6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的人本思想是以“仁”为核心的。“仁”的提出,是对“人”的发现……仁的内容虽然丰富,但其基本内涵可以归纳为三点:克己、爱人、复礼。克己复礼是为了更好地去爱人,爱人是为了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从而达到“仁”的完美境界,这两方面互为表里,精神层面与行为礼数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一种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材料二   苏格拉底的人本思想的核心在于“善”。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做的,不是去找出事物的本质,而是要发现那个把世界万物安排得如此合理,如此井然有序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善”。苏格拉底认为这个“善”就在人的心灵中。所以人最重要的是“认识你自己”,考虑生活和道德、善和恶的问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孔子和苏格拉底人本思想之比较研究》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人们对新文化运动有着各种各样的诠释,其中“文艺复兴”说甚为流行。蔡元培“因而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种参证”。但通过对“文艺复兴”说追根求源,并将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在产生、发展、价值取向、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又有人得出新文化运动不是中国的“文艺复兴”的结论。

——摘编自李海涛《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的看法。(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著名绘画作品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北宋汴京东南城角这一典型的区域。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到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细到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谐地组织成统一整体,画中大街小巷,店铺林立,酒店、茶馆、点心铺等百肆杂陈。


苏轼《枯木怪石图》

材料二   1918年5月,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开山之作。新文学以反抗传统、个性解放为思想基础,取得了丰硕成绩。“五四”新文学的兴起,扬弃和超越了古典文学的文化审美形态,成为向具有现代意义或现代性的新文学观念、形态等进行转变的新起点,真正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划出了一条泾渭分明的分界线,其文化意义表现出一种鲜明的对现代意识、现代观念和现代价值标准的建构思想。

材料三   现代主义的美术家似乎是超脱社会,超脱自然的人,他们不直接描写社会和人生,但他们的作品映射着社会和人生,采用的语言是荒诞的、抽象的。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感觉到这些艺术家表现了现代人们的精神创伤,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上强烈的虚无主义。


(1)根据材料一,两则材料分别体现了宋代哪种绘画风格?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五四”新文学体现了哪些现代观念和价值标准。结合所学知识,“五四”新文学的兴起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以来现代主义绘画在创作手法和思想内涵方面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以“文艺与时代”为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2019-07-23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民版高二必修3历史专题检测试卷: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化艺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2: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

——张宏杰《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请回答:
(1)材料1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三个阶段?其实践和结果如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文化转型难的原因。
(3)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转型呈现出“传统文化现代化,西方文化本土化”的趋向。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大家对新文化运动的诠释总有着各种不同的话语。其中“文艺复兴”说甚为流行。蔡元培“因而观察我国的文化反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种象征”。但通过对“文艺复兴”说进行追根溯源,并将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在产生、发展、价值取向、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又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新文化运动不是中国的“文艺复兴”的看法。—摘自《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说论析》
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的看法。(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