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的重要内容和突出亮点,就是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新鲜经验做出科学概括,为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指明前进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但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中国化时代化才能落地生根、深入人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就指出,马克思主义“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对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我们党在早年吃过教条主义的大亏后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要“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可以说,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摘录自《求是》2022/2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会理论学习中心组


(1)根据所学,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和所学,请你完成下列表格。
事项内容或意义
A________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中共一大B________,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中共C________制定了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D________会议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秋收起义南昌起义后建立了E________等革命根据地,确立了“F________”的道路
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建党建军原则
G________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中共H________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3)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创立的科学理论指导思想有哪些?
2023-02-07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材料一   “外国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绝对不能照搬。”“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

材料二   五代党中央,毛邓江胡习,英明来导航,理论指方向。

——刘军《旗帜颂》


思考
(1)材料一反映了邓小平同志的什么思想?
(2)材料二中的“理论”具体指什么?这些理论有何共同特点?
2022-12-1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导学案)-【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3 . 20世纪以来形成的理论成果不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一思想承担的具体历史使命主要是回答和解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即新中国的建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并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得以巩固和发展的问题。

——摘编自张开年《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

材料二:让中国人民富起来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摘自《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它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充分彰显了科学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力,是当代最现实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摘自《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3年修订版)


(1)材料一中提到的“这一思想”指的是什么,它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哪一理论?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中共十四大确立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写出该理论的名称。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所涉及的理论共同的思想精髓。
4 .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是团结中国人民的核心力量。近代以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力量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局面。从此,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改变。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1953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搭。”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

时间会议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转移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
1982中共十二大提出了“①        ”重大命题
1987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92邓小平发表②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③        的改革目标
2000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

——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党的奋斗目标并说明中共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过渡时期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意义。
(3)填出材料三表格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
2022-02-20更新 | 211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出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摘自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摘自《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邓小平在新时期经济改革的思路上的变化。综上,谈谈你对两大思想理论的认识。
6 . 邓小平理论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材料一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的讲话

材料二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材料一反映了邓小平的什么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哪些特点?
(2)材料二中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哪两大根本问题?他是如何回答这两大根本问题的?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二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老人”是谁?“春天”的内涵是什么?       
(2)概括指出材料二包含的基本思想。
2020-09-28更新 | 20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南街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

材料二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

材料三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该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解。
2020-05-2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人教版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同步练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中国的发展实现了三大历史性突破。

第一大突破,从1978年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解决了“松绑发展”的问题。松什么绑呢?松社会主义传统观念和教条主义束缚之绑。

第二大突破,从中共十四大到中共十七大前夕,解决了“借力发展”的问题。借什么力呢?就是借从上世纪9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经济全球化大潮之力。

第三大突破,从中共十七大开始,主要是解决“转轨发展”的问题。转什么轨呢?就是要从以高污染高能耗为代价、以总量倍增为目的的传统发展方式,转变到……实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摘自李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的三大历史性突破》


(1)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为了“松绑发展”,我国在农村、城市分别实行了什么改革措施?
(2)为了“借力发展”,本世纪初我国加入了哪一个国际组织?有什么重要意义?
(3)为指导“转轨发展”,在中共十七大、十九大上形成了哪两大重要理论成果?
10 . 社会主义逐步成为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富者愈富,贫者愈贫,于是近世所谓社会主义者出而代之。……社会主义,其必将磅礴于20世纪也明矣。”1920年,他又说:“欧洲为什么有社会主义?是由工业革命孕育出来,……在没有工业的中国,想要把他们悉数搬来运用,……最苦的是搔不着痒处”,“进步有等级,不能一斑而就”。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驳斥梁启超的观点,坚决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并且指出唯一出路是用暴力手段。经历这次论战之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认识逐步统一,不久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孙中山则认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制贫者是也”,“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发其生产力则贫”。

——摘编自李喜所《梁启超新传》等

材料二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演进,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梁启超是将社会主义术语引入中国的第一人。②从孙中山到邓小平,先进的中国人都探讨过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据周永学《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与李大钊关于社会主义论战的焦点。
(2)根据材料二选择一种认识,并联系材料一说明理由。(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侧重分析①,请结合所学分析梁启超研究社会主义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侧重分析②,请结合所学,简述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并指出其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相同之处。】
2020-02-1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