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毛泽东思想为什么能实现这样的飞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毛泽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即政权的原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两个标准,第一个标准即为夺取政权。共产党必须要获得政权,没有政权就无法改造旧世界。……所以政权的标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标准。因为坚持了这个标准,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才赢得了胜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第一次飞跃。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成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就是因为该理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重要标准,即生产力标准。就是共产党在取得政权之后,必须要把生产力放在重要位置。社会主义不可能建立在贫穷的生产力基础之上,苏联、东欧国家还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遇到了挫折,甚至倾覆倒台,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忽视了政权的物质基础,忽视了社会主义政权是以社会主义要有比资本主义先进得多的生产力作为基础的。……邓小平强调不争论,因为一争论就会以教条式马克思主义作为标准来争论,争论的内容也始终绕不开改革开放到底是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也就必然导致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

——摘编自程美东《从五四时代到新时代——现代中国的发展主题》


根据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3-10-2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建设是历史过程“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目标过高,脱离了中国的实际,结果发展反倒慢了。”邓小平这一认识(     
A.实现了马列主义中国化B.有助于思想的拨乱反正
C.蕴含着实事求是的原则D.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79年8月,邓小平在天津视察时说:“搞四化,搞合资经营,在过去帽子是很大的。什么“洋奴哲学”“卖国主义”都可以扣上。现在……关键是发展生产力,增加人民收入,这样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体现出来了。邓小平意在强调(     
A.摆脱传统思想束缚B.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C.推广合资经营企业D.否定阶级斗争学说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7月,《申报月刊》出版创刊周年纪念特大号,刊载“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编者指出,“国民经济程度,低落到大部分人罹于半饥饿的惨状,对外防卫的实力,微弱到失地四省、莫展一筹的地步;而大家对此宿题,却都好像淡焉若忘,不加深究”。“特辑”明确规定讨论的重点问题:(一)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保障是什么?要促进中国现代化,需要哪些先决条件?(二)中国现代化当采取哪种方式,个人主义的或社会主义的?外国资本所促成的现代化,或国民资本所自发的现代化?实现步骤怎样?

在讨论文章中,杨幸之等人认为,社会主义能够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端,要实现现代化,需要效仿苏联的社会主义。也有人主张采取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现代化,张素民提出发展受节制的资本主义,在大规模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对私人企业进行节制。“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引发了社会对现代化的持续关注。《东方杂志》《独立评论》等刊物也刊发了相关文章,其中不乏对苏联社会主义和“一五计划”的介绍。

——摘编自耿凡《八十九年前有关“中国现代化”的一次讨论》

材料二   1954年,我们党首次提出了以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为主要内容的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1964年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作为四个现代化的内容明确下来。1979年,邓小平首次把四个现代化表述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此后,我们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摘编自牛先锋《从四个维度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讨论的国际背景并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如何解决了“中国现代化”大讨论提出的先决条件和方式问题,并进一步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对现代化探索的特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文学革命论》一文中,陈独秀有段十分沉痛的话,很能显示那时改革者的心理状态:吾苟偷庸懦之国民,畏革命如蛇蝎。故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并此虎头蛇尾之革命而未有焉。

——《新青年》文选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习近平经济思想具有鲜明的开放性。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博采众长、去粗取精,科学继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精髓,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精华,借鉴吸收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经验和西方经济学有益成分,展现出强大的理论创新活力。

——《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陈独秀为此所付诸的实践活动并简要评价其影响。
(2)结合材料二“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博采众长、去粗取精,科学继承”,围绕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023-03-23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海亮艺术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对“文化大革命”和毛泽东的评价是一个敏感问题。1979年春,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会场内外出现了怀疑和否定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对此,邓小平在会上发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使全党全国初步完成了正确认识历史的理论准备。随着拨乱反正的全面展开,党内外要求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文化大革命”的呼声越来越高。1979年,邓小平宣布中央将起草建国以来党的历史问题决议。邓小平对决议起草提出了三条总的原则,“第一,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第二,对建国三十年来历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负责同志的功过是非,要作出公正的评价……”邓小平还组织4000人对《历史决议》草稿进行大讨论,“博采众议”又“力排众议”,为《历史决议》的出台作出巨大贡献。

       ——摘编自陈东林《邓小平与(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决定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在决议起草过程中的贡献,并分别予以简要评价。
2023-03-14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河池、防城港三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邓小平指出:“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穷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他还说:“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上述言论意在(     
A.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B.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D.理清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92年2月,上海《文汇报》连续发表《坚持“一个中心”》等评论文章,紧接着《深圳特区报》也连续发表《要敢闯》等八篇重点评论文章,同时《人民日报》也刊发了《改革的胆子再大一点》等社论或文章。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
C.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鼓舞D.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9 . 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的重要内容和突出亮点,就是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新鲜经验做出科学概括,为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指明前进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但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中国化时代化才能落地生根、深入人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就指出,马克思主义“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对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我们党在早年吃过教条主义的大亏后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要“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可以说,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摘录自《求是》2022/2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会理论学习中心组

1.根据所学,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和所学,请你完成下列表格。
事项内容或意义
A________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中共一大B________,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中共C________制定了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D________会议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秋收起义南昌起义后建立了E________等革命根据地,确立了“F________”的道路
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建党建军原则
G________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中共H________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3.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创立的科学理论指导思想有哪些?
4.基于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2023-01-18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89年,邓小平在与来访的美国总统布什谈话中说:“中国正处在特别需要集中注意力发展经济的进程中,如果追求形式上的民主,结果是既实现不了民主,经济也得不到发展,只会出现国家混乱、人心涣散的局面。”该谈话旨在(     
A.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B.强调改革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
C.主张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D.正确应对苏联解体带来的挑战
2022-12-30更新 | 441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