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民主义的提出与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演说,他称:“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不做政治革命是断断不行的……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主要反映了孙中山
A.对民族革命必要性的认同B.顺应世界进步的历史潮流
C.以暴力手段进行革命的政治主张D.对世界历史从分散到整体进程的认识
2022-05-23更新 | 452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宏志班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20世纪初,立宪派批评革命派的“排满”主张,认为中国“乃合汉满蒙回藏苗而共同所有之中国也”,各民族人民“皆中国国民”,满族当然也是中国人。孙中山回应:“革命的宗旨,不专在对满,其最终目的,尤在废除专制,创造共和。”由此可见,孙中山
A.接受了立宪派的批评意见B.回击了立宪派的政治攻击
C.对民族主义有了正确认识D.具有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2022-05-15更新 | 349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同盟会成立以后,孙中山在宣传自己革命主张时反对照搬西方的一套,热情介绍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辛亥革命前后,他则更注意吸收马克思主义理论补充其革命建国学说。孙中山此举意在
A.为国共合作奠定思想基础B.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推动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D.探索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2022-03-22更新 | 767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孙中山在多次演说与撰写的论著中都说明“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与此同时,其他许多革命党人也曾对民生社会主义进行过阐释,例如,黄兴曾说明:“国家社会主义,实于国民今日现状最为适当”;朱执信更是主张“财产归公”,即国家所有,提出了较为激进的民生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当时
A.社会主义思想广泛传播B.民生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C.治国理念的趋同性明显D.对欧美资本主义进行了反思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人把中国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自我疗伤”拉开了改良政治制度的序幕
B.“温药慢治”促使近代中国由衰败到振兴
C.“猛药重治”对中国革命起到了先驱作用
D.“开颅洗脑”指找到正确的救亡图存之路
2022-01-20更新 | 440次组卷 | 4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山东专用)-第一辑-卷5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大会上提到:“中国行了社会革命之后,私人永远不用纳税,但收地租一项,已成地球上最富的国。这社会的国家,绝非他国所能及的。”材料反映孙中山认为中国
A.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B.应该实现民生主义纲领
C.百姓不应该向政府纳税D.必须推行扶助农工政策
7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振兴中华”这一口号源自于孙中山189411月为兴中会起草的章程。孙中山指出:“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瞬……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制,实堪虑于目前”“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颂”,郑重空告“本会之设,专为联络中外有志华人,讲求富强之学,以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193861日,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杨靖宇创作了著名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歌词中写道:“一切的抗日民众快奋起……英勇的同志们前进吧,打出去日本强盗,推翻“满洲国”,进行民族革命正义的战争,完成那民族解放运动。”19402月,杨靖宇壮烈牺牲。

1950年初,华罗庚毅然放弃了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终身教授的职位和优渥生活,克服重重团难四到刚刚诞生的新中国。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回国途中,他发表《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奋斗。

19813月,北大学生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这一直白却饱含力量的口号传遍大江南北,成为80年代激励中国人奋发困强的磅碍精神力量,在城镇,在乡村,不少商店、工厂以“振兴”“振华”命名,在历次国庆游行的队伍中,“振兴中华”也是最响亮的口号之一。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命题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94年,孙中山创立兴中会时,力倡“驱除鞑虏,恢复中国”。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时,他以五色旗(寓意五族共和)为国旗。孙中山这种转变表明了当时
A.民主革命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B.民族主义具有强烈的整合意识
C.辛亥革命初步实现了民族统一D.革命派转向建立人民民主国家
9 . 康有为大同世界里,明确规定了社会财富归人民选举产生的公政府来管理和分配,公政府在整个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孙中山理想蓝图中给私有制经济留下了一定的活动余地,把社会主义的某些原则推向社会。这反映了两者
A.废除私有的共同追求B.天下为公的夙愿
C.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D.阶级立场的不同
10 . 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认为,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孙中山旨在
A.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B.宣传“均贫富”的政治理想
C.为联合苏俄提供政策依据D.主张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
2021-06-09更新 | 10451次组卷 | 105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B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