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民主义的提出与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1905年,孙中山曾以“中国的社会主义者”的身份前往欧洲访问,并宣称“中国的社会主义者要采取欧洲的生产方式,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弊病”,以便“在将来建立没有任何过渡的新社会”。这说明,孙中山主张
A.学习苏俄革命道路B.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C.关注社会民生问题D.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
2021-11-23更新 | 253次组卷 | 20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认为,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孙中山旨在
A.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B.宣传“均贫富”的政治理想
C.为联合苏俄提供政策依据D.主张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
2021-06-09更新 | 10449次组卷 | 105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B卷)
3 . 20世纪初,中国社会一些政治派别就种族革命是否具有正当性、是否会导致国家分裂与列强干涉、是否为政治革命的必要手段展开讨论。这些讨论
A.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B.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产生
C.为清末“新政“制造了舆论氛围D.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诉求
4 . 孙中山认为:“在不均的社会,当然可用马克思的办法,提倡阶级战争去打平它。但在中国实业尚未发达的时候,马克思的阶级战争便用不着…我们主张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法,是要用一种思患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的大资本,防备将来社会贫富不均的大毛病。”据此可知,孙中山(     
A.倡导国共合作是民族革命胜利基础B.其自身阶级立场已发生改变
C.主张发展实业与节制资本同步进行D.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性
2020-12-14更新 | 1012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第一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
A.民族主义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2020-12-11更新 | 191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2届山东省淄博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
6 . 不同时期、不同人物及派别对李鸿章评价不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影响评价李鸿章的因素进行阐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94年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到1912年1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夕,他则倡导包括满族在内的“五族共和”。这种转变说明
A.孙中山民族国家构想走向成熟
B.民权主义内涵发生变化
C.孙中山提倡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D.民族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8 . 孙中山认为,“中国现在虽然没有大地主,但是一般农民都是没有田的,农民所耕的田,大都是属于地主的,地主却不去耕作。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生产的产 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空想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体现了“耕者有其田”思想
C.主张用革命手段剥夺地主土地D.土地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07年,孙中山说:“我们现在已经陷入‘双重奴隶’的田地了。我们应该赶快湔洗这个耻辱,以免除亡国灭种的痛苦。我们革命党的行动,就是要谋中国的自由平等。”这反映了他的
A.民生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族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
10 . 20世纪初,在对欧美社会认真考察后,孙中山认识到只有国家繁荣富强这一个目标是不够的,他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这表明孙中山意识到
A.确定符合实际的革命目标的必要性B.工农群众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C.走社会主义是民主革命的唯一选择D.资本主义政体不适合中国国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