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毛泽东思想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写道:如果无产阶级革命没有与农民形成一种合唱,那么“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恩格斯也指出:“为了夺取政权,这个政权党应当首先从城市走向农村,应当成为农村中的一股力量。”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

材料二   1921年以后,晚年的列宁根据实际情况指出,已有的实践表明:我们用最直接和最简单的方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尝试已经失败,这需要重新思考过渡的方式。为此,列宁指出,在一个小农占多数的文化落后的国家,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不仅有政治上的过渡,还有经济上的过渡。在农村采取迂回过渡的方式就是“我们不应该指望直接采用共产主义的过渡办法。必须以同农民个人利益的结合为基础”。列宁认为在小农占多数的国家里,暂时还不能将小农经济消灭,需要借助农民感到简单且容易接受的合作社来进行过渡,在自愿联合的基础上过渡到大生产。农民的文化素质不仅是合作化的保障,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保障。没有一场文化革命,要完全合作化是不可能的。而要实现完全合作化就需要发展农村文化,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水平。列宁晚年也十分重视农村政权的建设。通过不断完善农村政权,既加强中央对地方的领导,也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从而推进农村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快速发展。

       ——摘编自蒋永穆、祝林林《列宁晚年的农村建设思想及其价值意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与“农民形成一种合唱”“从城市走向农村”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晚年的农村建设思想及其历史价值。
2 . 清末民初湖南的地方自治运动,在中国近代化史上留下了蔚为壮观的一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降,西学东渐之潮涌动不息。地方自治理论作为近代西方政治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传入中国;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当时从中央到地方,无论是在抵御外患,还是在振兴内治方面,都无明显作为,湖南自保自强的重担只有由湖南民众自己来承担。于是黄遵宪、谭嗣同等人便顺应民心民愿,提出了其地方自治的主张;维新期间地方自治的萌芽与晚清以来中央官治权力的下移是分不开的……。湘省在此背景下,地方权力开始加重。地方既握实权,便奠定了地方自治的基础。清末民初三十年间(1895-1926年),湖南作为全国性地方自治的一分子,其表现为全国注目。以区域近代化论,清末民初湖南地方自治运动创造了湖南诸多第一,如第一次选民调查、第一次投票选举、第一批代议机构等。

——摘编自刘国习《试论清末民初湖南的地方自治运动》

材料二   1920年前后,“省自治""联省自治""一时成为时代潮流……毛泽东反复强调自治必须由民来办,认为湖南人民已经具备了自治的能力。他告诫从事“自治运动”的人,不要信湖南民智未开交通不便自治难于办好的话,“政治法律不装在穿长衣的先生们的脑子里,而装在工人们、农人们的脑子里”。对于湖南自治法,只要是生活在湖南地域上的人,凡年满15周岁无神经病者,不论是“农人也罢,工人也罢,商人也罢,学生也罢,女人也罢"都有发言权。在当时各省军阀借地方自治之名,行军阀专权之实的情况下,毛泽东主张实行真正的、彻底的民治无疑是对军阀专权的彻底否定。……毛泽东所主张的自治则是全自治。毛泽东认为湖南独立成“湖南国",并不一定要从字面上把湖南省的“省"字改成一个“国”字,只是要得到一种“全自治”。他说""德美都是先有邦,后才有这互相联合,邦造成了,联只是自然的结果""。……湖南自治运动中体现出来的毛泽东地方自治思想具有局限性,是青年毛泽东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时期思想的反映。

——摘编自彭学宝《孙中山与毛泽东地方自治思想比较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湖南地方自治运动兴起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分析毛泽东主张地方自治的出发点,并综合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湖南自治运动的积极影响。
3 . 【军队建设与民主革命】

材料一   李鸿章将安徽的团练加以改编,于1862年组建了淮军。淮军将领不是乡党、亲故,便是父子、兄弟。他们患难相依,缓急相恤,结成死党,号称李家军。咸(丰)同(治)之际,正当太平军向江渐胜利进军之时,淮军进入上海前线。西方列强除连续不断地为淮军提供巨额低息贷款,还每月拿出十几万两白银作为淮军军费。淮军雇佣外国军官作教练,操练的内容不仅阵法用泰西,而且鸣角出令皆夷语。李鸿章更增添了他的前辈培植亲信时所没有的新途径,开办了天津北洋武备学堂,以利于在各营密布其心腹。北洋宿将段祺瑞、冯国璋、曹锟等几十人都出身于此学堂。

——摘编自来新夏《北洋军阀史》

材料二   19278月,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雇佣军队绝不是革命的靠得住的工具,于是提出创造新的革命军队的历史任务。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领导进行了三湾改编,强调整编军队要依据政治上的坚决与否。改编内容包括在班.排建立党小组,各连建立党支部,营、团建立党委;在连以上建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文章,用以教育及提高官兵的思想政治水平。另外,红军还制定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作为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摘编自侯莹(论毛泽东建军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淮军的特点并分析淮军建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淮军相比“新的革命军队”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井冈山斗争时期“新的革命军队”创建的历史意义。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的100人之一。下表为毛泽东年谱(部分),列举了他若干对中国革命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

年代事件
20世纪10年代1918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得到李大钊等人帮助,开始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
1919年响应五四运动,领导湖南学生反帝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
20世纪20年代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率起义部队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0世纪30年代1930年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0世纪40年代
1945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

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为20世纪30年代、20世纪40年代补充一件大事并说明理由。
2021-05-08更新 | 159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九)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思想解放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091日,《新青年》第8卷第1号出版了,沈雁冰认为这期的封面有特别的意义:“这一期的封面上有一小小图案,是一东一西,两只大手,在地球上紧紧相握,这暗示中国革命人民与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罗斯必须紧紧团结,也暗示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的意思。”

——郑发展:《19201921年〈新青年〉嬗变考》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因此,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

材料三   思想一僵化,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也就严重起来了。……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大家认为进行这个争论很有必要,意义很大。从争论的情况来看,越看越重要。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20年9月后《新青年》的宣传重点,简述1920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本本主义”是指什么倾向?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延安整风运动的意义。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所针对的问题,简述邓小平这篇讲话的意义。依据材料二、三,概括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中一以贯之的重要思想原则。
2021-04-23更新 | 173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1届高三4月选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