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人类文明在交流中的相互借鉴,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

——伏尔泰《礼俗论》


(1)材料一中欧洲哲学家在中国发现“新的精神……世界”指什么?它的哪些主张有利于欧洲启蒙思想家进行反封建专制的宣传?

材料二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很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孟德斯鸠研究“法”的精神,其主旨也是希图确定支配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规律和法,在包括法文在内的主要西方语言中本来就是同一个词)。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所进行的种种思考,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2)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牛顿的物理学成就。及其对法国思想界的影响。

材料三   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而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3)依据材料三,归纳胡适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为改变上述状况,胡适等人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材料四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吸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斗争实践,指出毛泽东“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的主要成果。
2020-02-27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五区县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觉得这五十年来的中国,正像蚕变蛾、蛇蜕壳的时代。变蛾蜕壳,自然是一件极艰难、极苦痛的事,哪里能够轻轻松松的做到。心理上还有必变必蜕的觉悟,那么,把那不可逃避的艰难苦痛经过了,前途便别是一个世界。

——梁启超

材料二:孙中山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方才是人类的进步”。还提出,中国可以借鉴外国经验教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汤奇学《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想述评》

材料三: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摘自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材料四: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材料一反映了梁启超怎样的历史观?“这五十年来”推动中国“变蛾蛻壳”的因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孙中山革命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3)根据材料三,归纳胡适的主要观点,并说明这一观点形成的社会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毛泽东对待文化的态度。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学兴起到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到宋明理学、明清时期“经世致用”的新儒学的历史文化变迁中,最终形成了“以儒为宗”的中国古代意识形态。…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其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发生了内生性的演变,但却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续性,如崇尚和谐、爱好和平、天人合一、与人为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和连续的。

材料二   近代以来文化的变迁……反映在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推行“三民主义”,民主、科学观念的普及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文化价值观念的变迁中。总体来看,近代意识形态的显著特征是以革命为中心,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革命文化,特别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以上材料均摘自王永贵《文化自信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思想发展以革命意识形态为特征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6年,孙中山第一次阐发其对外思想:所有中国此前与各国缔结的条约继续有效,偿款外债照旧担任,一体保护所有外国人的权利等等。1912年他向各国发布的《对外宣言书》,与1906年的思想基本一致。五四运动以后,孙中山的外交思想开始有所转变。他认识到“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失败之根源”。微博认为,西方列强对弱小国家,“都是讲战争,主张帝国主义去灭人的国家”。因此,他主张要“取消此等条约(一切不平等之条约)中所定之一切特权……以消灭帝国主义在中国之势力”。并指出,十月革命是国际革命的开端和国际民族解放的起点,呼吁被压迫民族与不压迫人也不被人压迫的民族要团结起来,以实现国际革命之成功。

——据邵德门《孙中山政治学说研究》等

材料二 ……到现在为止,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就是这两件事:(一)在国内,唤起民众……(二)在国外,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 道路是没有的。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630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孙中山外交思想转变及毛泽东外交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和毛泽东在外交思想上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其共同的历史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是一个逐步认识、学习西方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概括材料一陈旭麓是如何评价“中体西用”的。

材料二   维新运动的领导人是学者康有为和梁启超,他们印刷了一系列小册子,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辩护。康有为和梁启超并不追求保持中国的农业化社会和文化传统,而是寻求再造中国并使之转变为强有力的现代工业化社会。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梁如何“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这对“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有何作用?

材料三   他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具体问题,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观……七大把它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复兴之路》


(3)材料三反映的指导中国革命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这成果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2021-02-1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宝坻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1945年4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讨论并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肯定毛泽东所代表的中国革命的正确路线。 5月,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上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从多个方面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内容。这表明
A.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逐步确立B.中国共产党开始从幼稚走向成熟
C.抗日战争推动毛泽东思想逐渐形成D.毛泽东思想在成熟后又有了新的发展
7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年3月17日)


(1)用专有名词概括说明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规律)?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有哪些?

材料二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胡锦涛《中共十八大报告》(2012年11月8日)


(2)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开创的革命和建设的道路是什么?
(3)用苏俄(苏联)的史实说明道路(政策)“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4)中俄两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哪两大理论成果?其显著的共同点是什么?
2020-04-0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天津市武清区高三第三次模拟历史试题

8 . 材料一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

——1919年孙中山和戴季陶的一次谈话

材料二   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孙先生的原则的。在土地问题上,孙先生主张“耕者有其田”。……按照孙先生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在现阶段上,中国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南方谈话”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指出他对中国革命的设想有何特点。(依据材料提取信息概括)
(2)概括材料二提出的经济主张。材料二表明《论联合政府》与新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依据材料提取信息概括)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上有了新的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发展经济的宗旨。指出其变化之处,分析其不变的宗旨。
(4)分析上述材料中三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点。
9 .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体系的成长历程,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②“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
④“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①③②④
D.②④①③
2019-09-29更新 | 2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七所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后,维新派开始办报。……有维新人士倡言:“无古今中外,变法必自空谈始。故今日中国将变未变之际,以扩张报务为第一义。阅报之多寡,与爱力之多寡有正比例;与阻力之多寡有反比例。”梁启超提出:“所贵乎报馆之著述者,能以语言文字开将来之世界也。”并说:“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

——摘编自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维新派的办报宗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期间报纸在推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

材料二   卢梭学说,于百年前政界变动最有力者也。而伯伦知理(欧洲政治思想家)学说,则卢梭学说之反对也。二者孰切真理?曰:卢氏之言,药也;伯氏之言,粟也。痼疾既深,固非恃粟之所得瘳(病愈)。然药能已(治愈)病,亦能生病,且使药证相反,则旧病未得豁,而新病且滋生。故用药不可不慎也。

——摘自梁启超《新民丛报》(1903年)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知识指出卢梭学说的主要内容。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实际,如何理解梁启超“用药不可不慎”的观点。

材料三   “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这是一九二四年在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的庄严的声明。十六年来,国民党自己违背了这个声明,以致造成今天这样国难深重的局面。这是国民党一个绝大的错误,我们希望它在抗日的洗礼中改正这个错误。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的主要内容。针对“国民党的错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战时期作了哪些努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