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都曾高度关注民生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将来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现在的农民都不是耕自己的田,都是替地主来耕田,所生产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我们应该马上用政治和法律来解决,如果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民生问题便无从解决。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材料二   毛泽东说:“我们插牌子,本身也是很好的宣传。例如国民党的士兵到了根据地来,他们一看到田里到处插上了牌子,看到我们这里打了土豪分了田,也会说红军好。有些国民党士兵因受打土豪分田地的影响,开小差跑回家去。插牌分田后,农民有了田地就会跟着共产党。”你看,分田地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既争取了群众,又瓦解了敌人,一举多得。

——陈士榘《打土豪分田地》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在解决农民问题上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主张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对土地问题的看法及这一时期中共成功探索出的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影响。
2020-12-0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33年,毛泽东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讲话中指出,经济问题的核心就是“关心群众的痛痒,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该讲话意在
A.强调巩固红色革命政权B.倡导打破经济孤立局面
C.重申纠正党的工作作风D.提出推动工作重心转移
3 .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B.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诞生
C.中国只走新民主主义道路D.中国革命应毕其功于一役
2019-08-1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4 . 为了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和抗日的民主团结……从1939年下半年开始,共产党人连续发下表系列文章,阐明自己关于三民主义、共产主义以及中国革命的基本观点。下列著作体现这些观点的是
A.《论十大关系》
B.《新民主主义论》
C.《井冈山的斗争》
D.《论人民民主专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做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
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2019-01-30更新 | 123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4-2015学年福建宁德市五校联合体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1938 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这一思想强调( )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反对教条主义宗派主义
C.实事求是坚持抗战D.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毛泽东诗词选集》

材料二“对于农村而言,农民根本弄不清楚苏维埃是怎么回事。广东的农民知道著名共产党人苏兆征,因此就把苏维埃当成苏兆征的弟弟;而湘赣边区的农民则管苏维埃叫‘埃政府’,因为当地方言‘埃’就是我的意思……苏维埃运动在中国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这里的“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

——张鸣《红色的个案一一苏维埃乡村追求》

材料三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他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工作报告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首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印证材料二所作的结论。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的道路,根据材料三说明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党的策略方针发生的变化。

(4)综合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历史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是文革时期东方红厂出品的苏绣丝像《毛泽东在延安枣园窑洞中工作》,这一时期毛泽东所写的作品可能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抗战时期外国记者到延安采访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还有另一个中国啊!”他们称延安是“思想工厂”。在这里产生的“思想”主要是指
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等问题
C.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解决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
10 .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下图所示的纸币中,发行于抗日根据地的是
A.B.C.D.
2014-02-28更新 | 7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福建省宁德市普高毕业班单科质检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