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毛泽东在某著作中强调:“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该著作创作于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2021-09-10更新 | 367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长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年上学期期末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毛泽东在《论人民主专政》中指出"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资产阶级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唯一的出路是经过工人及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毛泽东的这一判断主要是基于
A.维新运动失败的惨痛教训B.苏俄建立社会主义经验
C.西方列强对中国长期压迫D.对中国国情的准确把握
2021-02-02更新 | 297次组卷 | 23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第一中学、兰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44年, 毛泽东认为“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工厂 (社会生产,公营的与私营的)与合作社,不是分散的个体经济”;“现在的农村是暂时的根据地,不是也不能是整个中国民主社会的主要基础。由农业基础到工业基础,正是我们革命的任务、这一论断
A.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B.丰富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
C.有利于国家工业化迅速开展D.体现建设规划抗日根据地的方针政策
4 . 1930年,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1938年,他又指出:没有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当前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是“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这些论述体现了毛泽东
A.对中国革命前途充满忧虑B.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C.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D.主张调查中国的国情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史学家评价20世纪中国重大理论成果时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在目前时代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继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史学家评价的这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提出:“我们主张在彻底地打败日本侵略者之后,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对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这主要基于
A.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需要
B.参加重庆政协谈判的需要
C.完善新民主主义思想的需要
D.满足人民群众对和平与发展的需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以上出自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此时的中国
A.国民革命运动如火如荼
B.革命根据地成燎原之势
C.抗日民主运动蓬勃发展
D.工农红军正在战略转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毛泽东曾说:“红军必须经常地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其中所蕴含的基本原则是
A.群众路线
B.实事求是
C.独立自主
D.党的领导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

——摘自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具体问题,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观点„„七大把它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原因。并指出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辛亥革命是怎样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胜利道路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理论建设的主要贡献。
(3)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在发展经济和统一祖国方面提出了哪些创新的观点?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

——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

材料二、农村包围城市表面看起来很怪异,实际上却有很多精妙之处,它在当时促使中国革命的成功,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三、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思想成果。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成果。如何理解其“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内涵。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者的共同目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