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线索是指人们在认识客观历史中形成的一种考察历史的观念,并把这种观念贯穿于阐述历史的首尾。历史线索不是外注的,是历史自身所固有,是主体对客体的反复认识和探索的结果。客体的历史千姿百态,近代的历史更是森罗万象,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研究,即使共同以唯物史观做指导,取径和结论也不会都一样,因此不能把历史唯物主义演绎成呆板的公式,运用其原理,可以这样体现,也可以那样表述,是多样的不是唯一的。矛盾、错综的社会历史,要有不矛盾的思维和线索才有可能理顺。

——陈旭麗《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


依据材料中作者的观点,任选中国近代史的一条线索,并按时序对该线索予以说明。(要求:所选历史线索明确合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1-05-06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1937年11月,毛泽东在延安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指出:“1927年陈独秀的投降主义,引导了那时的革命归于失败。每个共产党员都不应忘记这个历史上的血的教训。”毛泽东的分析旨在
A.总结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B.坚持党在抗战中独立自主地位
C.强调与国民党合作的必要性D.抨击当时的“亡国论”和“速胜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派以“西学中源”说为由,抵制顽固派的阻挠,设立同文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实行“自强运动”。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不仅大力主张“西学中源”说,还将其改造成为“中体西用”说。维新派又打着孔子和尧舜禹的旗号鼓吹变法。梁启超说:“言西政,必推本于古,以求其从同之迹。”要建设民主政治,设置议院,首先要考证“议院于古有征乎?”梁启超于1902年写《古议院考》,论证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类似议院(包括上议院和下议院)的机构和议员的设置。“虽无议院之名,而有其实也。”康有为等不少清儒都将中国上古的尧舜禹时代比作西方的民主、民权时代。

——摘编自黄敏兰《近代开放史上的“西学中源”说》

材料二   1840年到1940年是中国人对民主认识和实践的一个重要阶段。新民主理论是中国人民一个多世纪政治实践的理论结晶,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建立的政治制度是现行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该理论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840~1890年是准备期,这个时期是中国人对民主的零星片断的感性认识时期;1890~1927年是探索期,这个时期是中国人开始在实践中学习、认识、理解民主的时期;1927~1940年是形成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对民主形成自己的新民主理论的时期。

——摘编自郎茂锋《近代中国对民主的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派、维新派把“西学中源”作为其探索的理论根据的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阶段形成的新民主理论成果,分析其形成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意义。
2020-02-1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回顾我们党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我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则,我们的革命就一帆风顺;反之,什么时候我们违背了这一原则,形而上学地、僵化地、保守地、片面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的革命就会遭到严重的挫败。

材料二   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过程中,毛泽东初步阐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指导中国革命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这一成果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的哪些重要论著或理论初步阐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
(3)结合以上材料,你对这一理论成果的形成有什么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以下对毛泽东著作的贡献对应连线不正确的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
B.《新民主主义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C.《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