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纵观我国历史,以民为本的民生思想源远流长,古今相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孟子》

材料二   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重要政治命题,这一命题包含三层涵义:一是“天下”是人民共有的,而非君王一家一姓所私有;二是天下大事由人民当家作主,不应由君王一人垄断;三是君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君由人民推选出来为天下兴利除害,因而必须尽心尽力为民服务。

——摘编自吴光《黄宗羲的社会批判精神》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就是要全国人民都可以得安乐,都不致受财产分配不均的痛苦”;就要“打破社会上不平等之阶级”。“要解决民生问题,一定要发展资本,振兴实业。”在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中,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犹如车之两轮。如果说,平均地权侧重于实现土地国有和“耕者有其田”;那么,节制资本则着眼于防止私人资本垄断国计民生,并通过发达国家资本和利用外国资本,加快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步伐。

——摘编自李华兴《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剖析》

材料四   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鉴于苏联和我们自己的经验,今后务必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国家的税收、合作社的积累、农民的个人收入这三方面的关系,必须处理适当,经常注意调节其中的矛盾。国家要积累,合作社也要积累,但是都不能过多。我们要尽可能使农民能够在正常年景下,从增加生产中逐年增加个人收入……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关于工资,最近决定增加一些,主要加在下面,加在工人方面,以便缩小上下两方面的距离。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民生思想的内容,并列举先秦道家和墨家与民生相关的思想。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与先秦传统民生思想相比有何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孙中山和毛泽东在民生思想方面的异同。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不但宣称他已经发现并解释了社会运动的规律,而且还确信这些规律表明了恰恰是那些没有权力的人们——工人阶级能够而且将改变社会。他们将通过革命创造一个全新的社会。马克思认为这一革命性的变化不仅是令人向往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

——麦克莱伦(英)《卡尔·马克思传》

材料二   20世纪初期,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经过反复的比较鉴别,终于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在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   12月13日,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作了题为《》的重要讲话,指出,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马克思“发现并解释了社会运动的规律”及其代表著作。简述马克思认为“这一革命性变化……不可避免”思想产生的时代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的会议,并简述该会议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处讲话的名称及其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为邓小平理论奠定了基础,试列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的两部相关著作。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掀起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结合所学在答题纸完成下列“启蒙运动代表人物及其主张”表格。

国家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法国伏尔泰自由与平等
法国三权分立原则;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法国卢梭

材料二     图片历史:


(2)材料二中三位历史人物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分别形成了哪些重大理论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三大理论成果在中国近代历史实践中取得的重大成就。
4 .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在理论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总结国内国际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着眼于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形成了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
——材料三摘自《人民日报》文章《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中汲取思想力量》
请回答: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哪些内容。邓小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2016-11-18更新 | 9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二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中共十三大为我国制定了怎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五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2018-12-2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偏向。
——摘自《中国共产党章程》(1945年6月11日中共七大通过)
材料二   1956年,毛泽东在探究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和教训时说,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梁柱《毛泽东倡导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材料三 这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我们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遵循毛主席的指示,革命就胜利,什么时候离开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违背了毛主席的指示,革命就失败……让我们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更加自觉地贯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人民日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1977年2月7日)
材料四 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思想成熟于什么时期?该时期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
(2)材料二中“第二次结合”具体指什么?探索初期毛泽东有哪些著名论著?
(3)材料三与材料四最根本的分歧是什么?材料三、四对该问题分别提出了什么观点?
(4)综合上述内容,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7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九十年的峥嵘岁月和光辉业绩,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

材料二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狭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红旗》(1930年5月24日)

材料三研究邓小平的外国学者,根据邓小平在当代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四个方面对邓小平历史地位做出了积极评价。其一,最成功的改革家;其二,"中国现代化之父”;其三,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其四社会主义思想(即社会主义事业)的救星”。

——《国内外邛小平理论研究之比较》

材料四“……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1)阅读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及其分歧的实质。

(2)外国学者关于邓小平历史地位的评价是否符合实际?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3)材料四是建国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丰功伟绩的写照。歌词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描绘的分别是哪三大理论成果的产物?这些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017-11-0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