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1 . 习近平总书记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阅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本思想在我国产生的时间较早,周公就不止一次地告诫群臣子弟,要“知稼墙 之艰难",要知道民众的痛苦。孟子认为"君以民为本,社稷亦以民而立,故民为贵。君与社稷虽有轻重,但皆为民服务”。荀子认为“足国之道,节用裕民”。墨子认为“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唐太宗认为“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明末清初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认为君主应该“以天下万民为事”的观点。这些观点主张中,无不蕴含着朴素的民本思想。

——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等

材料二 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段,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 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 党反动派及其帮凶实行专政,只许他们规规矩矩,不许它们乱说乱动。如果要乱说乱动,立即取缔,予以制裁。对于人民内部,则实行民主制度,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项自由权。选举权,只给人民,不给反动派。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这两个阶级占了中国人口的80 -90%0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主要是这两个阶级的力量。由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主要 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

——摘编自《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三 毛泽东站在历史唯物论的理论高度,全面论证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伟大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尊重群众服务群众和关心群众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共产党人的 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高标准”,把群众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把群众看作是我党排除艰难险阻克敌制胜的法宝和根本保证,从而使传 统的民本观发生质变,升华为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而且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彻底地付诸实践。国家真正以民为本,老百姓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使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在新中国变成了现实。

——摘编自蒋秀碧《毛泽东的群众观和古代的民本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传统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的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革命和建设必须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毛泽东人民观的进步性。
2022-01-19更新 | 183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依据中国的国情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政治经验,中国走出了自己特色的民主政治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是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一大法宝。毛泽东主张正确分析各类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解决主要矛盾。这不仅使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开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聂荣《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治原则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得以萌芽生长,八二宪法颁布实施后更有所发展。……八二宪法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的规定,由五四宪法的十九条,扩大到二十四条,同时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从原来第三章提到第二章,凸显了公民权利的重要地位。……八二宪法还规定了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任期,明确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方针。

——摘编自张明新《从宪法变迁视角看社会变迁与法治发展》

材料三   1993年的宪法修正案着重对1982年宪法以来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有关规定作了修改补充。将土地承包制度入宪,将“国营企业”统一修改为“国有企业”,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国家的基本经济体制规定下来。……1999年,2004年,2018年,国家又分别对宪法做了三次修订。习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效凝聚了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我们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人民实现了内容广泛、层次丰富的当家作主。”

——摘编自杨彦辉《1982年宪法及其修改与中国经济制度的变迁》等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统一战线视角简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动力的思想。写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体现了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两部著作(两次讲话)。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八二宪法”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建设成就,阐释人民“实现了内容广泛、层次丰富的当家作主”。②通过宪法,人们可以了解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制度。结合所学,请简述1993年宪法修订的经济背景。
2022-05-18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Z20名校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思想是政治经济的先导,同时也是政治经济的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三幅图是中国、古罗马、古美洲印第安人的住宅。



北京门头沟爨底下村四合院        古罗马高层住宅模型     印第安人居住的圆锥形帐篷

材料二   俄国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普希金笔下拿破仑的三幅面孔(节选)

【人间的灾星】《皇村回忆》(注:创作于1814年)评判拿破仑的视角是1812年的卫国战争:“敌人像浩荡的洪水/淹没了俄国人的土地”“和平的城市和村庄在黑夜里燃烧/……敌人横冲直撞,不可阻挡,/烧杀劫掠,一切化为灰烬。”

【伟大的人物】《拿破仑》(创作于1821年拿破仑离世之后)思考拿破仑究竟给俄国和世界带来了什么:“那个伟大的人已然逝去/……而你将永远闪烁着不朽的光芒/是他给俄罗斯人民/指出了崇高的使命/给世界以永恒的自由/是他放逐生涯的遗赠”

【奇异的过客】《英雄》(注:创作于1830年)从生命哲学的角度来考察拿破仑:“每张床上躺着一具活得尸体/那是黑死病/深深地印上了每一个病人/他从每只床前走过/冷静的和疫病之手紧握/就这样,他给临死者的心灵/注入了勇气/能让那些垂死的眼神发出欢乐的光芒”

——摘编自宋德发《拿破仑的三幅面孔——普希金笔下的拿破仑形象》

材料三   “……夺得政权后,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摘自《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北方古民居的设计理念。世界各地的古民居建筑形制差异较大,风格不一,特点鲜明,请分析原因。
(2)分析说明材料二中拿破仑“给世界以永恒的自由”的思想内涵。普希金笔下的拿破仑有三种截然不同的形象,结合所学谈谈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3)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新中国一步步践行着《共产党宣言》制定的目标,结合材料三,以新中国1949—1956年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12-17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现代中国民生主张

人物主张出处
康有为“去人之私产”“凡农工商之业,必归于公”“凡百举动皆有机器”"凡大同之世.无兵争之事《大同书》
孙中山“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他还倡导“耕者有其田”《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室言》
毛泽东国家独立、人民解放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前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改善民生的思想保证《毛泽东选集》
习近平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的面貌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与孙中山民生思想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的民生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021-02-20更新 | 26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1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仁宗(1022-1063在位)时期,面对社会挑战,许多士大夫萌发了强烈的忧患意识,便由佛老的虚无本体之学转向以气为本体的实体之学,崇尚词赋的浮华之风转向“明经致用”的经世之学。宋儒针对“重义轻利”的思想传统,大力提倡“治国之实,必本于财用”、“经济之士必先富其国”,不管是“庆历新政”,还是“ 熙宁改革”,都是在实学理论指导下进行。明清思想家将实学推向高潮,地主阶级革新派和新兴市民阶层,构成了实学思潮高涨的主要社会基础。他们在明王朝覆亡的痛苦中,反思晚明理学的空疏实质。顾炎武强调学术一定要从经书和实际生活中得来,强调学者一定要去关注那些事关国家兴衰治乱之源和生民根本之计的问题,后来乾嘉学者进一步将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发扬光大。梁启超指出“有清学者,以实事求是为学鹄,饶有科学的精神。”

——摘编自葛荣晋《论宋代实学》

材料二  1930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当中,毛泽东郑重发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时代呐喊,作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一系列闪耀实事求是璀璨思想光辉的精辟论断。……从1942年到1945年,毛泽东相继写下了《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重要著作,强调反对主观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及相关要求。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将革命进行到底》等重要著作,从人民战争的客观规律出发,精确研判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对解放战争不同阶段的作战方针和相关工作作出实事求是的战略安排和顶层设计,推动解放战争逐渐走向胜利。

——摘编自武文豪等《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及其新时代意蕴论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实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实学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核心要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带领全党同志继续发扬实事求是优良传统取得的历史性巨大成就。
2022高三下·浙江·专题练习
6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八七会议后,怎样夺取武装斗争的胜利,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便成为摆在党面前的根本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这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是在党领导人民的集体奋斗中开辟出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引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简述它对各地起义武装所起的作用。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概括“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开辟的意义。
(2)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经济领域进行的理论探索。②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开端,概述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1978年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
2022-02-25更新 | 204次组卷 | 4卷引用:解密03 现代中国人物篇-【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第一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号召“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后来又多次强调必须“为建设强大的国防军而奋斗”。19539月,他指出,“任何地方我们都不去侵略,但是人家侵略来了,我们就一定要打,而且要打到底。中国人民有这么一条:和平是赞成的,战争也不怕”。1953年,在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明确了“要建立一支优良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以保卫社会主义建设,防御帝国主义侵略”的总任务,并规划了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蓝图。

——摘编自蒋乾麟《新中国60年国防建设指导理论发展论纲》

材料二   1952年,艾森豪威尔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出:一个战略家必须意识到国家安全是一个广泛的利益概念,既包括普通军事意义上的国家安全,还包括健康的经济、美国的价值观和民主制度。基于此,他提出了“大平衡”和大规模报复战略,认为为对付苏联威胁,维护美国安全,需要发展和保持一个较强的军事态势,重点依靠进攻性打击力量进行的大规模报复的破坏能力,并第一次将加强科学研究、不断发展先进武器和军事设备写入国家基本安全政策。

——摘编自张献华《冷战中的美国〈国防教育法〉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关于我国国防建设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提出这些主张的国际国内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艾森豪威尔关于国家安全的主张,并指出这一时期中美两国不同的国防建设理念带来的历史启示。
8 . 自古以来,我国众多有识之士往往怀揣着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时期,士大夫鉴前代士人之失,矫厉尚风节:“诸贤以直言谠论倡于朝,于是中外缙绅知以名节高,廉耻相尚,尽去五季之陋矣。”他们讲求“内圣外王”,将个人修养与天下国家兴亡联系起来,强化了社会所需要的理性价值体系;他们在内心开掘个体生命的意义,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不懈地追求人格精神的自由。……他们与曾经活跃在六朝隋唐的士族知识分子在生活经历与出身背景方面有巨大的差异,其政治态度、伦理主张、文化品格与思想倾向亦与以往的士大夫领袖们有明显的不同。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   明末清初,一些忧时救世、思想敏锐深沉的学者开始反思心学弊端,他们反对政治与学术上的专制,反对不切实际的空谈。这其中,顾炎武的言论最为激烈。他在《日知录》中说,宋明以来学者不学习六艺,不考证百王之典则,不了解当代之事务,整天倡导“明心见性”这样的空话,不为“修己治人”的实学,最终只能导致“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福州荡覆,宗社丘墟”的结果。他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便是以有俾实用为目的的著作,该书详细记述了各地疆域、形胜、水利、兵防、物产、赋税等情况。

——改编自许结《中国文化史(插图本)》

材料三   在争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关头,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了结论,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致,增强了全党团结,为党的七大胜利召开创造了充分条件,有力促进了中国革命事业发展。1981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前党的历史,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作出了评价,……统一了全党思想,对推动党团结一致向前看、更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自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


(1)阅读材料一,以“名节相高,廉耻相尚”为视角,指出北宋时期逐渐形成的社会氛围。两宋士大夫“讲求‘内圣外王’,将个人修养与天下国家兴亡联系起来”,请结合朱熹的相关学说加以扼要说明。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顾炎武所要表达的主旨思想,指出顾炎武在清代学术史上的地位,并简述19世纪40—60年代顾炎武这一思想在爱国士人中的发展和运用。
(3)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波澜壮阔、成就辉煌,并高度注重历史经验的总结。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概述20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为使全党认识达到一致并增强全党团结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并用一句话概括其在推动革命进程方面所起的作用。②回顾历史,写出制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主持者及通过的会议。以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党的思想建设为视角,扼要阐述该《决议》的重要历史贡献。
2022-03-25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七彩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3月阶段性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人考察“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困境,深入分析国情,认为农民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农民人数多,只有落脚于农村才有可能扭转革命时局。为此,毛泽东等人开辟了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先河,探索解决民族解放之路。50年代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启之际,毛泽东强调要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破除“两个凡是”的束缚,挖掘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此后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领导人继续带领人民开辟新的建设事业。进入新时代,为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攻克改革遇到的“硬骨头”等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中国国情结合,取得开创性成就。

——摘编自郭媛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的逻辑生成和现实意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实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背景,并谈谈你对该理论成果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开始“治驰道”,全国逐步形成以驰道为主干的陆路交通网络。秦汉驰道中央三丈之地,“惟皇帝得行,树之以为界也”,“不如令,没入其车马”。在秦汉帝国的交通生活中,因为“道路相高”往往导致“喧竞”“冲突”,“贱避贵”就成为维护交通秩序的主要原则,违者将处罚金甚至笞刑。以后历代皆沿袭这一规制,并进一步发展为“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的传统。汉代主要交通干线的规划、施工和管理,往往由朝廷决策。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发巴蜀治南夷道,又发卒万人治雁门阻险”,汉顺帝延光四年(126年)“诏益州刺史罢子午道,通褒斜路”。而诸如交通道路的修筑、管理和养护,则由地方行政长官直接负责。《史记》记载:“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广汉卒,作者数万人。”居延汉简也可见“戍卒”兼任“车父”的情形,这里的“车父”当大致与主要以转输为职任的“漕卒”“委输棹卒”身份相近。

——摘编自王子今《中国古代交通系统的特征——以秦汉文物资料为中心》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一再强调发展交通运输业是巩固国防、繁荣经济文化、维护多民族国家团结统一的重要前提。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新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干线公路和县乡公路的新建、改建和重点水运工程建设。公路战线的职工们牢记毛泽东“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难,努力筑路”的誓词,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建成了川藏、天山等工程艰巨的重大战略公路。铁路战线也广泛开展毛泽东“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办路宗旨教育,树立主人翁意识,仅“一五”计划期间就新建了宝成、鹰厦等33条铁路,新建、修复铁路线一万多公里。毛泽东认为兴办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中央和地方群策群力,同时力求做到统筹兼顾、科学决策。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技术队伍和理论队伍,社会主义是不能建成的。”为解决交通建设人才短缺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毛泽东明确指示铁道部等“自己要办学校”,并亲自为“北方交通大学”题写校名,任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担任该校校长。

——摘编自王戎《毛泽东新中国交通建设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交通建设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交通建设思想
2021-09-10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