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教育存在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仕”的观点。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颜元认为,劳动能使人去除邪念、克服懒怠,劳动使人“筋骨竦,气脉舒”;规定学生必须学习农学、谷梁、水利等知识;提倡“昼勤农圃,夜观书史”式的教育方式。

——摘编自杜成宪《颜元的劳动教育思想述评》等

材料二   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制订了工厂制度,进行了教育和劳动结合的实验,以解决在大工业生产条件下工人的无文化状况。马克思充分肯定了欧文的实验,认为“从工厂制度中萌发出来了未来教育的幼芽,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与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毛泽东在教育领域内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在1958年明确提出了“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指示。

——摘编自黄济《关于劳动教育的认识和建议》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元的劳动教育思想并对其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并说明毛泽东劳动教育思想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的问题完全用西方的方法来办,必然要遭到传统的巨大阻抗;而完全用传统的方法来办,那已落后于时代。毛泽东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用西方文化(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来改造传统,用改造了的传统来反对传统以及新的敌人。他率领一批旧时代的人——农民,取得了新时代的胜利。

——摘编自茅海建《也谈近代湖湘文化》

(1)说明材料中“用改造了的传统来反对传统以及新的敌人”所代表的革命道路。1956年,毛泽东在新中国建设道路上继续“改造传统”,发表《论十大关系》,请简述其国内背景?

2018-11-0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四第2课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于发展练习2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主一词起源于希腊文,它是指国家的一种政治制度,原意是“人民的统治”。在资本主义社会,保留财产私有制和人剥削人的经济制度下的民主,成为资产阶级的特权。恩格斯认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前途是“同资产阶级和财产对立的民主制”,即无产阶级的民主制。而资产阶级不会“把政权让给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唯一的出路就是暴力革命”,《共产党宣言》明确提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诞生。

——摘编自张袁夫《论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创立》

材料二   毛泽东特别重视工农大众的力量,认为“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形成了工农民主政权理论,民主的目标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1931年苏维埃政权实行工农代表大会制。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进行“三三制”政权的普选,抗日民主政权不断发展壮大。同时毛泽东认为,“处在伟大斗争面前的中国共产党……高度发挥其积极性,才能取得胜利。发挥积极性,有赖于党内生活的民主化”。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49年,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强调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毛泽东民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发展。

——摘编自张洋《论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发展的有机统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主要内容,并指出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创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民主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发展,并简要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价值。
2018-03-30更新 | 197次组卷 | 4卷引用:2018届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专题八之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由世世代代无数个人的活动造就的。任何历史人物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活动,历史条件对于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同样起着制约作用,历史人物都是特定的历史条件的产物。历史人物,特别是伟大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作用:他们是历史规律的发现者和历史任务的提出者。人民群众则是历史规律的最终实现者,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

——摘编自李秀林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定的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2018-02-10更新 | 107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17·全国·一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代宰相姚崇提出为官者需“廉慎”。一是要“慎乎在位”,因为“禄厚官尊”“为政以公”,所以为官者“固当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持节、勤廉、反贪是做官的基本要求。二是要“以廉慎为师”。他认为起贪心会产生突祸,“贪则灾之所起”,所以“苟自谨身,必无谤耻”,“欲无悔吝,不若守慎”,这是为官“自省”的要求。三是要“如镜之明”。他指出,“当官明白者”要有“冰壶之德”,要达到“如镜之明,如镜之洁”。

——摘自陈京春《唐代文人廉政思想的现代意义》《光明日报》2017.4.2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姚崇“廉慎”思想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意义。

材料二毛泽东认为,不受监督的政权,势必会导致腐败。要彻底克服政府被少数人“所得而私”的现象,真正做到政治廉洁,必须建立真正的民主制度才能为廉政提供有力保证。他在《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2月)》中提出,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应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而且“只有民主集中制的政府,才能充分地发挥一切革命人民的意志,也才能最有力量地去反对革命的敌人。”他还强调指出:“‘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精神,必领表现在政府和军队的组成中,如果没有真正的民主制度,就不能达到这个目的,就叫做政体和国体不相适应。”因为,“只有这个制度,才既能表现广泛的民主,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高度的权力;又能集中处理国事,使各级政府能集中地处理被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所委托的一切事务,并保障人民的一切必要的民主活动”。

——摘编自靳士信《毛泽东的廉政思想及其实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的廉政思想;比较姚崇和毛泽东的廉政思想,说明两者产生背景的不同。

2017-09-09更新 | 146次组卷 | 3卷引用:“超级全能生”2018届高考全国卷26省9月联考(乙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