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表3是根据学者研究梳理的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

历史时期辉煌成就奋斗历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天辟地:完成救国大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经历了艰难的历程。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天换地:完成兴国大业从学习苏联到“以苏为鉴”,艰辛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翻天覆地:推进富国大业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惊天动地:推进强国大业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摘编自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无产阶级开始独立地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此后,“五四运动”中的先进知识分子走到一起,组建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奋斗拼搏,从开始的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到被追转入农村,用了差不多30年的时间,最终带领全国人民,走以农村包国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能夺取中国政权,绝非偶然

——摘编自刘焕明、刘翠《中国道路的艰难选择及其世界历史意义》

材料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局面和新成就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摘编自杨沂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夺取中国政权是“绝非偶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并分析其形成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贾谊认为,国家的财政收入都源于人民,人民是国家须臾不可失去的生存条件,“故夫士民者,国家之所树而诸侯之本也”。因此,统治者在为政治国的过程中要始终怀有爱民、怜民之心,什么事都能为民着想。为此,统治者要对人民行仁政,施礼教,进行道德教化使人民懂得礼仪的同时,还要使得人民富裕起来,使人民丰衣足食,衣食无忧。贾谊深知爱民的贤臣对于国家统治的重要性,也深感贤吏难求。为此,他提出选拔官吏的原则,即人民的舆论和拥护。

——摘编自李仰飞《试论贾谊对先秦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材料二   梁启超在他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中提出政为民政、政以为民,他认为先民徒言“民为邦本,政在养民,而政之所从出,其权力乃在人民之外,此种无参政权的民本主义……是我国政治论之最大缺点”。孙中山主张发扬光大中国传统重民思想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天下为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具有浓厚重民色彩思想十分称道,并按近代民主观念加以诠释,主张把政权公之于天下,让人民当家作主。

——摘编自韩丽雯《近代中国民本思想演变的机缘和桥梁》

材料三   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就阐明了共产党人的唯一的目的就是为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他们无不强调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一切为了人民。

——摘编自何丽君《中国共产党的民本思想及其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贾谊民本思想的关注重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西汉贾谊相比,近代梁启超、孙中山对民本思想的发展,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民本思想的重要理论指导及其实践。
4 .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中,在这块曾被称为“停滞的帝国”的土地上,奔驰的时间划出一道人类发展的炫目曲线……在60年的岁月、不断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表”,与中国国情和社会实践“对表”,与时代要求和世界潮流“对表”,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新型社会制度的发展模式。在短短60年里,新中国将一个几百年来被世界漠视的时区,标注为举世瞩目的“北京时间”。今日世界,“北京时间”已经不可或缺,“中国因素”日益举足轻重。

——任仲平《改变历史的“北京时间”》

材料二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


——摘编自《世界当代史》与党的十六大、十九大决议


(1)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时间”由“几百年来被世界漠视的时区”变得“举世瞩目”甚至“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改革开放前后两条工业化道路的不同之处;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当前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该注意的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