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1956年4月)

—— 《毛泽东年谱》

材料二   “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 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1984年3月)

“我们脑子里的四化是社会主义的四化。他们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 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1987年2月)

—— 《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 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11 月)


(1)指出材料一中“结合”的内涵.并列出材料所言两次“结合”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成就。
2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思想理论成果,它们回答的共同问题是
A.社会主义革命问题B.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C.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问题D.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问题
2021-11-19更新 | 510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1—2012学年广东省兴宁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科)试卷
3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些理论
A.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B.开始了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
C.是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理论武器
D.是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的基本遵循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9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

——《红色记忆:党的建设》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紧紧依靠人民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同时借鉴国际经验,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实行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说明“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以巨大的“理论勇气”为开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并形成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为改革开放后所打下的基本的政治、经济制度基础。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两个历史时期”?
2021-04-11更新 | 364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主流意识形态的目标取向和主要内容;21世纪以来……“构建和谐社会”是这一时期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可见,致力于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目标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

材料二   近代以来文化的变迁……反映在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推行“三民主义”,民主、科学观念的普及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文化价值观念的变迁中。总体来看,近代意识形态的显著特征是以革命为中心,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革命文化,特别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材料三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学兴起到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到宋明理学、明清时期“经世致用”的新儒学的历史文化变迁中,最终形成了“以儒为宗”的中国古代意识形态。……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其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发生了内生性的演变,但却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续性,如崇尚和谐、爱好和平、天人合一、与人为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和连续的。

——以上材料均摘自王永贵《文化自信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改革开放以来主流意识形态变迁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思想发展以革命意识形态为特征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6 . 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路线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一国两制”构想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无产阶级开始独立地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此后,“五四运动”中的先进知识分子走到一起,组建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奋斗拼搏,从开始的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到被追转入农村,用了差不多30年的时间,最终带领全国人民,走以农村包国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能夺取中国政权,绝非偶然

——摘编自刘焕明、刘翠《中国道路的艰难选择及其世界历史意义》

材料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局面和新成就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摘编自杨沂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夺取中国政权是“绝非偶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并分析其形成意义。
8 . 经历长期的政治改革和经济建设,中国共产党逐渐探索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共同的思想精髓是
A.完善社会主义的体制B.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C.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D.继承发展和与时俱进
9 . 依据所学可知,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先进的理论,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的民族复兴。以下各项对应正确的是
A.邓小平理论——中共十四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五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C.科学发展观——中共十七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十九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20-11-18更新 | 355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调研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10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B.中共十五大C.中共十六大D.中共十九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