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思想理论成果,它们回答的共同问题是
A.社会主义革命问题B.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C.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问题D.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问题
2021-11-19更新 | 510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0年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卷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积极宣传十月革命。他号召中国人民应该向十月革命学习,为在中国实现劳工社会而奋斗。他预言,十月革命所掀动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摘编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

材料二


阶段时间著作
形成井冈山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
成熟延安时期《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
发展建国前后时期《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

材料三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全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1978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李大钊所说的“潮流”是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井冈山时期,针对中国的革命道路问题毛泽东提出了什么重要的思想理论?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哪些著作中?
(3)概括材料三的核心思想主张,并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3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该矛盾判断
A.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B.追求按需分配的原则
C.开拓和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D.与中共八大的矛盾判断保持高度一致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韩非子五蠢》记载: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脖子死了。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材料提供的寓言体现了小故事大道理,给人以诸多启发。从材料中提炼一个你感受到的启发,并结合所学的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简要写出所提炼的启发,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20-06-27更新 | 199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综合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为1978~2019年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2019年的是
A.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一国两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双一流大学命运共同体
C.和谐社会创新强国科学发展观
D.中国梦一带一路两个一百年
2020-02-2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专家指出:如果离开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去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那就有可能为少数人谋利益了。同样的,要想真正很好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必须有先进文化来指导,但是如果离开人民的根本利益去谈文化,那这种文化的先进性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这说明“三个代表”之间的关系是
A.相互转化B.互为表里C.相互制衡D.相辅相成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为什么一个长期居于领先地位的悠久文明,在向现代化世界转变的过程中如此步履艰难,险阻迭起,前路漫漫?国内外学术界提出了许多看法,立论各不相同。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的延误主要是由于外来的西方资本主义渗透和帝国主义侵略。另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被延误的主要症结在于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历史发展的停滞性等内在弱点。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路径或者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历史可能循着某种路径发展,历史条件改变了,发展的路径也可能改变,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转折。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基础。

——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材料三   (1985年)“现在我们正在做的改革这件事是够大胆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前进就困难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材料一中“内因论”的结论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结合所学知识,不少于四个角度,对“内因论”进行合理的说明
(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洋务运动是如何为改良派、革命派的成长提供基础的?
(3)在“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时期”,有哪些新的理论成果应运而生?
2019-10-1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第二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它科学回答了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中国走什么道路、中国的发展道路依靠谁的问题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9 . 在树立党的理论旗帜上,有四次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会议,分别是 (       )
A.党的七大、党的八大、十届三中全会、十三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四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C.党的七大、党的八大、党的十四大、党的十七大
D.党的一大、党的七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2019-01-30更新 | 11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10 . 2002年通过的新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
议会以国民公奉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1925年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材料二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
材料三   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是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材料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主要救国理论和主要贡献分别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思想形成于什么时期?其探索出夺取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是什么?
(3) 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成熟的标志是什么?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几大?
(4)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2018-01-12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