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21年11月15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追思会暨灵骨安放仪式在长沙市唐人万寿园陵墓举行。这位一生研究水稻、根植于泥土的老人,长眠在他深爱的土地上。袁隆平院士的研究
A.改变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B.使得我国农业完全实现现代化
C.推动生物基因工程的发展D.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突出贡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日本颁布“外资法”等一系列法规,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列出鼓励进口和限制进口的技术项目,对私人企业的技术引进加以指导,其后,日本政府逐渐放宽引进技术的管理和审查标准,企业决定引进方式和内容,并承担引进过程中的一切风险,所引进的技术主要来自欧美。1962年到1966年,在企业提出的技术引进申请中,有90.4%获得了批准。

——摘编自王永生《技术进步及其组织——日本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在技术引进方面,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1960年,苏联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这以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

——摘编自杨德才等《二十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

材料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中央确定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培养人才,掌握技术。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日两国技术引进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技术引进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
2022-06-09更新 | 9577次组卷 | 53卷引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1987年,国家“863”计划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立为专题,袁隆平组建了相应的研究协作组,开展全国性的协作攻关。历经九年的艰苦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取得了成功,一般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增产5%~10%,且米质一般都较好。这体现了
A.国家作为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优势B.科教兴国战略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C.中国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较好解决D.农业发展模式出现了根本性变革

4 . 材料   1946年夏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特朗谈话时说:“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当然,原子弹是一种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

19569月,中共八大确定了把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的经济建设方针,要求在三个五年计划或者再多一点的时间内,建成一个基本上完整的能够制造包括像原子弹、导弹、远程飞机在内新式的保卫自己的武器的工业体系。由此,发展原子弹、导弹成为国策。

核试验成功后,叶剑英强调:“我们手里有了核武器,首先作为一种政治武器,用来打破敌人的核垄断、核讹诈,用来长人民的志气,灭敌人的威风。作为一种军事武器来说,我国政府已向全世界宣布,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管有多少原子弹,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

——摘编自张静《核武器与新中国60年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领导人对核武器态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领导人不同时期核武器战略思想相同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靠袁隆平”是因为他
A.改良了小麦品种B.促进国防科技发展
C.培育出杂交水稻D.从事社会慈善事业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征路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央红军首次使用“万里长征”一词所蕴含的精神内涵。

材料二   飞天路


材料三   复兴路

2013317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他指出,实现伟大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图片所体现的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两大战略工程的名称。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结合中国梦的内容,说明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如何“凝聚中国力量”去实现伟大中国梦的。
2022-03-1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通过“十二年科技规划”的实施,中国逐步摆脱了对苏联援助的依赖,突破了美国的技术封锁,独立自主地建成了自己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和国防科学技术体系。这些科技成就
A.有力捍卫了国家安全B.得到了“科教兴国”战略的扶持
C.直接推动了经济发展D.铸就了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烽火传军情;驿站送信;“飞鸽传书”;“击鼓通信”
近代早期大量灯塔建造,保障海上行船安全
1850年前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20世纪初环球海底通信电缆建成,创造了一个世界更加密切联系的新时代
20世纪中叶以来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数字通信、移动通信迅速发展,取代电缆,成为长距离、大容量传输的主要手段
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即时通信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和交友方式。20178月,中国的“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实现“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通信

——摘编自刘以林《通信技术》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9 . 历史结论是人们对历史现象或者历史事件所作出的主观认识,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B.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
C.两弹一星成就体现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D.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了总路线
10 .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认为,“这颗炸弹更多的是一个心理武器,而不是-个军事武器,它将使中国获得--个核国家的形象和在亚洲增加威信。”考虑到中国掌握原子弹技术将会对美国的地位产生不利影响,美国“正在尽最大的力量对付这种情况。”这说明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A.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政策B.加速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D.实践了“人才强国”的战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