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日本颁布“外资法”等一系列法规,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列出鼓励进口和限制进口的技术项目,对私人企业的技术引进加以指导,其后,日本政府逐渐放宽引进技术的管理和审查标准,企业决定引进方式和内容,并承担引进过程中的一切风险,所引进的技术主要来自欧美。1962年到1966年,在企业提出的技术引进申请中,有90.4%获得了批准。

——摘编自王永生《技术进步及其组织——日本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在技术引进方面,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1960年,苏联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这以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

——摘编自杨德才等《二十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

材料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中央确定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培养人才,掌握技术。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日两国技术引进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技术引进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
2022-06-09更新 | 9581次组卷 | 53卷引用: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历史真题
2 . 新中国成立时,科技人员不足五万人,除地质学、生物学等学科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外,其他学科的科研几乎一片空白。20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这得益于
①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确立②中央与地方各种专业性研究机构设立
③“863计划”“火炬计划”等重大科技规划实施④一批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021-01-09更新 | 3483次组卷 | 31卷引用:浙江省2021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2020年6月,“嫦娥四号”团队4位成员荣获国际宇航联合会年度最高奖——“世界航天奖”。阅读下表,结合所学,思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空间技术领域不断取得重大进展的原因(     
年份成就
1984年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1992年“长征2号E”捆绑式大推力火箭发射成功
1999年第一艘“神舟号”飞船发射与回收试验成功
2003年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2007年“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发射成功
2011年“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②“向科学进军”热潮的掀起
③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科教兴国”战略奠定理论基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0-07-11更新 | 2791次组卷 | 28卷引用:浙江省2020年7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题
4 . 下表呈现了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三次转移,由此可知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制定
时间科技发展战略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优先发展军事、重化工业以及尖端技术
20世纪八十年代初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20世纪九十年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
A.优先满足国家的安全保障
B.依据特定时期的国家需求
C.彰显意识形态的鲜明导向
D.突出服务民生的大局意识
2021-11-19更新 | 2236次组卷 | 35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以下科技成就(     
时间主要成就影响
1964年6月我国中近程地对地导弹研制成功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导弹
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打破了超级大国核武器垄断
1966年10月我国安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对地导弹试爆成功我国开始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A.说明我国科技已经领先世界B.体现了我国国防科技的突破
C.反映了经济对科技的影响力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直接指导
2022-07-23更新 | 728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西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6 . 《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2018-06-10更新 | 4899次组卷 | 80卷引用: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7 . 某学者指出,在动荡的世界局势下,中国“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有利于维护本国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正如中国政府一再强调的那样,中国研制核武器恰恰是为了彻底消灭核武器。可见,中国研制“两弹一星”(       
A.有利于开启“向科学进军”的进程B.激发了人们保卫和建设国家的热情
C.适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要求D.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
8 . 1986年,钱学森回忆说:“中国过去没有搞过大规模科学技术研究,‘两弹’才是大规模的科学技术研究,那要几千人、上万人的协作,中国过去没有。组织是十分庞大的,形象地说,那时候我们每次搞试验,全国的通讯线路将近一半要由我们占用,可见规模之大。”材料反映新中国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A.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精神B.“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
C.先进通讯方式的技术支持D.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保障
2021-02-01更新 | 1131次组卷 | 20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1届高三第一次统练历史试题
9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通过《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的实施,中国逐步摆脱了对苏联援助的依赖,突破了美国的技术封锁,独立自主地建成了自己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和国防科学技术体系。这些科技成就(     
A.体现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B.包括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
C.尤其是原子弹、氢弹研制成功有力捍卫了国家安全
D.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造开始进行
2022-08-02更新 | 598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58年底,二机部和地质部第三局主持召开“全民办铀矿”现场会,推广土法炼铀经验:至1960年,全国共得到八氧化三铀含量仅为20%左右的“黄饼”150余吨。成为1964年试爆成功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重要原材料。由此可知,这种“土法炼铀”的做法(       
A.违背当时经济建设的需求B.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C.是取得核突破的必然途径D.带有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