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0 道试题
1 . 2019年9月,在人民大会堂,习总书记为七位获得共和国勋章的英雄颁奖。下表是其中四位获奖者的事迹。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于敏:为创设国家发展的和平环境做出重大贡献
②申纪兰:为推进政治协商制度做出重大贡献
③袁隆平:为国家减少贫困人口做出重大贡献
④屠呦呦: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 . 科学技术和文化的进步对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对海绵城市的概念进行明确定义: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在城市受水灾害的同时,古人建造的紫禁城、徽州古村落等,却能独善其身,无内涝、无积水,古人对水合理利用形成的朴素具有生态价值的经验,对海绵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摘编自方群莉《徽州古村落水利用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启示》

材料二   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骏愚淫逸,亦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知学者毕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末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患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近代官人皆由科举,公卿百执皆由此出。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故科举为法之害,莫有重大于兹者。

——摘自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毛泽东将科技看成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武器。他十分关注国防现代化,认为这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重大问题。他一再强调,“在科学研究中,对尖端武器的研究试制工作,仍应抓紧进行,不能放松或下马。”……邓小平指出:“当代的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科学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摘自李平辉《中国共产党科技价值观的历史演进》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依据紫禁城、徽州古村落中宏村的具体设计阐明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借鉴价值。
(2)据材料二用一句话概括梁启超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有两个阶段可供选择分析,请选择其中一个进行分析。①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是什么?新中国科技事业在困难的条件下艰难起步,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请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防科技成果予以说明。②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当今世界时代主题的变化,邓小平赋予了科技观怎样的时代内涵,并分析其重要价值。
2020-10-28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单元测试定心卷》-高二人教版必修3-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基础过关)
3 . 黎巴嫩曾发表时事评论:“中国第一次进入宇宙空间是壮观的……中国人设计了比苏联、美国在第一阶段所使用的大得多的火箭……过去中国人感到他们的国家,对于来自苏联和美国的宇宙间谍,是开放着的……现在这种情况改变了。”该评论反映的科技成就
A.有利于中国重返联合国B.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C.引领世界载人航天技术D.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
4 . 英国《星期日快报》曾经报道:“中国这次向空间进军的成功,意味着毛泽东和他的科学家通知美国和俄国这两个核大国,中国也有了投掷洲际距离核武器的能力了。”材料反映的是中国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D.远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5 .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结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书中所记载的具有地区性的农业资料分析,其反映的地区范围主要在后魏统治下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中国古代农学名著,在世界农业科技发展史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属于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结论。……生物母体生出的众多后代,为取生活的必需条件而斗争,众多的后代不会绝对相同,其中优秀的物种在生存竞争中取胜了,其他的被淘汰了,这就是优胜劣汰。

——摘编自《物种起源》

材料   三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袁隆平闻言挥动着满是老茧的双手说:“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


(1)材料一中所说的“农学名著”是什么?其历史地位如何?
(2)材料二反映的是达尔文创立的什么学说?这一学说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袁隆平充满自信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2020年6月,“嫦娥四号”团队4位成员荣获国际宇航联合会年度最高奖——“世界航天奖”。阅读下表,结合所学,思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空间技术领域不断取得重大进展的原因

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②“向科学进军”热潮的掀起
③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科教兴国”战略奠定理论基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 .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经历了长达26天的太空跋涉,终于登上了月球背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着落在月球背面的探测器,完成了人类航天史上的一项壮举。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重要标志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C.杂交水稻南优2号研制成功D.“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
2020-10-20更新 | 20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单元AB卷-人教必修3-期末检测卷(A卷基础篇)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现代科技发展成果简表


——摘编自《中国科技发展70年》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核心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紧扣材料,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言简意赅)
9 . 北京时间2018年4月2日8时15分左右,在太空中飞行了六年半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再入大气层,再入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结束它的历史使命。天宫一号“在商业化推广应用机制方面进行了多方位探索”。”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商业”市场始于
A.20世纪70年代B.改革开放初C.20世纪90年代D.中共十五大后
10 . 新中国成立后,许多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满怀爱国热情,毅然舍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仅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春,归国人数就达到3000人,约占新中国成立前夕在外留学生和学者总数的一半。这说明新中国
A.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B.文化工作报酬优渥
C.淡化科学领域意识形态D.建设人才资源充足
2020-09-06更新 | 1218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单元AB卷-人教必修3-第七单元(B卷提升篇)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