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科技、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2020年,中国谷物自给率超过95%,人均粮食占有量约470千克,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209千克增长了126%。这当中,水稻以约占粮食总面积25%的播种面积,贡献了近32%的产量,其中50%左右是杂交水稻。这表明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     
A.推动当代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B.有效提升粮食安全储存和保鲜
C.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D.致使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改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经过多年反复观察、试验,袁隆平和他的团队成功培育出强优势组合“南优2号”。80年代以来,他们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的培育和推广表明(     
A.世界饥饿问题得到解决B.粮食储备技术显著提升
C.科技革新助推粮食安全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农业发展情况

朝代春秋战国秦汉
公元年代前770—前221前221—220
耕地面积/万hm21533.33813.3
粮食单产(kg/hm2712.5825
粮食总产/亿kg102.7295.7
口粮总量/亿kg111.4208.8
粮食需求/亿kg123.7232.0
人口/万人32006000
人均占粮/kg320.5492.9

——摘编自吴宾《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材料二   “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科技支撑。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多措并举、凝聚合力、久久为功,才能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改编自李浩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秦汉农业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政策支持和农业技术角度,概括现代中国应对粮食安全的举措。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我国某位科学家数十年如一日,扎根乡村,“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为自己的“禾下乘凉梦”奋斗终生,“我是洞庭湖的麻雀,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鸥”更是展示出他超越国界的魅力。据此可知,这位科学家的研究(       
A.成为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农业技术B.消除了世界性的饥饿问题
C.在农业领域为中国作出重大贡献D.推动了中国人口持续增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较难(0.4) |
5 . 在医学方面,人工智能可以进行基于图片分析的检验结果分析,从而实现辅助诊断,且在部分诊断领域可达到90%以上;在智能金融方面,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定制理财方案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这反映出(       
A.科学技术综合运用水平提高B.科技发展主要源于社会需要
C.科技发展带来生产生活变化D.人工智能提升人类智力水平
2022-05-26更新 | 361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1987年,国家“863”计划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立为专题,袁隆平组建了相应的研究协作组,开展全国性的协作攻关。历经九年的艰苦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取得了成功,一般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增产5%~10%,且米质一般都较好。这体现了
A.国家作为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优势B.科教兴国战略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C.中国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较好解决D.农业发展模式出现了根本性变革
7 . 尖端科技的发展,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这些尖端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尖端科技属于中共十八大之前取得的是
A.“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
B.无缆水下潜水机器人成功潜入水下6000米
C.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背面行走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部署
8 . 历史是人在时间中的科学,同一个时间里的中国和世界是并行的。下列中西事件发生在同一年份的是
A.中共二大的召开和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
B.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C.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D.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和英国加入欧共体
2022-03-1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12月浙江省柯桥区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方向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2021年7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拉开帷幕。大会期间,虚拟主持人“泠鸢”与大会主持人一起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脱口秀。下列科技中为“泠鸢”的研发奠定了技术基础的是()
A.生物科技的革新B.5G通信技术的推广
C.信息技术的发展D.电气科技的进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73年,中国杂交水稻发表论文《利用“野稗”选育三系的进展》,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1996年,农业部正式立项超级稻育种计划。2020年6月,袁隆平团队试种高寒耐盐碱水稻成功。中国杂交水稻不断取得重大进展的主要原因是
A.“科教兴国”战略顺利实施B.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
C.“向科技进军”浪潮的掀起D.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