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科技、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我国杂交水稻陆续在20多个国家推广应用,面积不断扩大,到2011年为止已有200万公顷以上,杂交稻种子每年总需求量在2.5万吨以上,市场总规模达6亿元左右,材料主要反映了(     
A.杂交水稻在全球得到了推广种植B.科技创新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C.杂交水稻解决了世界性饥饿问题D.杂交水稻极大提高粮食产量
2 . 1964年,袁隆平率先通过三系法途径培育杂交水稻;1976年,杂交水稻种植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此后,超级杂交水稻研究被列入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这表明(     
A.农村生产关系已发生根本性转变B.理论突破与实践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迅速推广
2022-07-08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0物种交流与粮食安全-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较难(0.4) |
3 . 在医学方面,人工智能可以进行基于图片分析的检验结果分析,从而实现辅助诊断,且在部分诊断领域可达到90%以上;在智能金融方面,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定制理财方案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这反映出(       
A.科学技术综合运用水平提高B.科技发展主要源于社会需要
C.科技发展带来生产生活变化D.人工智能提升人类智力水平
2022-05-26更新 | 361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5讲高速成长——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至今)(练)-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嘉种”的概念,《诗经》记载了选用良种的好处和一些已经育盛的优良品种,这一时期选种和育种的目标是产量、品质和熟期等。《管子》所记载的18种土壤中,每种土壤都有两种适于栽培的作物品种。汉代在选种上已经普遍采用田间穗选的方法,选择标准是植株高大或穗大强者,种子贮藏时注意干燥防虫。《齐民要术》所提出的选种标准还增加了品种的特性和遗传素质及适应性能,并对良种的繁育技术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明代耿萌接提出了更高的技术标准,清代杨双山的“择种法”在理论和技术上相较前人有了更大的进步。

——摘编自郭文韬《中国古代的选种有种和良种繁育》

材料二   中国杂交水稻研究起步较晚,但进步神速。50年代中后期,研究者们确立了水稻性状研究杂种优势的基本思路,并对实验范式达成了共识,为水稻杂交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60年代,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用了四年时间通过对超过14000株水稻的观察比对,揭示了水稻雄性不育的遗传规律,并首冰提出了水稻三系杂交法的科学概念。此后全国杂交水稻研究团队展开大协作,1976年中国开始与国际水稻研究所合作,与其它国家互通有无,攻克了诸多难关。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传统三系法由于不育系的稳定性,导致产生优秀组合的概率偏低,经过多年研究,更为优越的两系法育种诞生。此后二十多年里,中国超级稻有育种计划将常规选育、三系、两系选育与分子生物技术结合,取得了突出成就。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60多个国家成功试种或推广,中国成为世界上杂交水稻技术的主要输出国。

——摘编自李晏军《中国杂交水稻育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选种育种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杂交水稻选育技术发展进步的原因,并简述其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60年代,袁隆平(19302021)在国内首开杂交水稻研究的先河,开创了一个在世界上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领域。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他被全世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76年,杂交水稻成功推广。1984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这是国内外第一家杂交水稻的专业科研机构,国家计委拨款500万元。1987年,两系法研究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项目,袁隆平带领新一代育种工作者展开了攻关行动。2000年,中国超越了日本和国际水稻研究所等先行者,率先迈进了超级稻时代!1999年,“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隆平高科”)成立,隆平高科持续加大投入,不断建设面向市场的创新体系,在2018年进入到世界种业第七强。

如今,中国杂交水稻走出国门,遍及五洲,除了在发展中国家扎根,还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展合作。“和我们合作的美国水稻技术公司每年付给研究中心技术转让费。”袁隆平自豪地说。

——摘编自《农民日报》《袁隆平——惠泽苍生的东方稻神》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袁隆平领导的杂交水稻研究取得成果的原因及该研究的意义。
2022-04-16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中国近现代史专题提升训练(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博士曾提出“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一命题。我们的回答是“中国人用自己创造的高科技养活自己”。中国不仅能养活自己,而且还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中国能有这样的贡献主要在于
A.运用科技手段在世界范围内首创研制杂交水稻
B.有效解决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的问题
C.袁隆平杂交水稻为缓解粮食短缺贡献中国方案
D.中国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和法规
7 . 20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日本确立“科学技术立国”战略、欧共体制定了“尤里卡”计划、前苏联提出了“加速发展战略”等。1986年,邓小平根据王大珩等四位科学家的建议,亲自批准启动了“863”计划,选择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主题项目作为研究发展目标。这表明,“863”计划启动的主要原因是
A.科学家的推动B.高技术领域激烈的国际竞争
C.冷战对抗加剧D.新技术新发明超出一国范围
2021-12-07更新 | 392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热点10“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中国科技发展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1964年,中国开始在全国推广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自主研发的现代品种矮秆水稻,比常规水稻产量高30%;1976年开始推广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产量在矮秆水稻的基础上再增加30%。由此可见中国
A.科研工作未受“左”倾错误的影响B.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
C.形成以水稻为主的农业种植结构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2021-11-16更新 | 314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热点10“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中国科技发展史
9 .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显示,过去十年,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工智能下一个十年将在强化学习、知识图谱、智能机器人等方向重点发展。这反映出我国
A.人工智能应用广泛B.科教兴国成效显著
C.高等教育世界一流D.对外开放纵深发展
10 . 2019年11月18日,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发布,由全部国产处理器构建的中国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排名第三。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的研发
A.体现了我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B.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计算机的实力
C.表明中国计算科技领先于世界各国D.确保了中国移动支付走在世界前列
2021-11-09更新 | 12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热点10“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中国科技发展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