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航天事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1992~2022年,我国先后成功发射15艘神舟飞船,先后将16名航天员、26人次顺利送入太空。2022年,神舟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接力腾飞,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我们的“太空之家”遨游苍穹。由此可见,我国(     
A.现代科技创新居世界前列B.航天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C.已跻身世界航天强国行列D.国防建设倚重航天技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统计,每年在我国沿海登陆的台风平均有7次,利用气象卫星监测,每次可减少损失2亿元,每年仅减少台风损失一项至少可达14亿元:银行利用卫星通信实施调度,至少可减少一半的在途资金,即相当于6天内为银行平添250亿活动资金。这些可用于说明(     
A.航天技术发展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B.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步
C.空间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民用领域D.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呈现跨越式发展
3 . 建设空间站是人类载人航天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的里程碑事件,由于美国一直拒绝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的项目中,我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研发空间站之路。目前,中国的“天宫”空间站是国际空间站外唯一的空间站,也是面向全世界开放的科技合作平台。这反映了中国(     
A.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B.新兴产业成为经济主导
C.引领世界新兴科技革命D.具有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2023-01-21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0年,顾诵芬出生于苏州,父亲是国学大师,母亲是知识女性。5岁时,随父迁居北平。7岁那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飞机呼啸飞过北平,他与邻居四散奔逃。就此,学航空以报国的信念根植心中。1947年,入读上海交大航空工程系。毕业后,分配到航空工业系统。1956年,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成立,他成为核心成员。为设计我国首型喷气式飞机,他去图书馆苦苦搜集材料,艰难钻研学习,又顶着严寒反复实验,最终完成这架最大时速850千米飞机的全部气动参数设定。之后,完成首型初级教练机的气动布局设计。他创立的飞机气动力设计方法体系,至今仍被国内飞机设计沿用。1964年,主持我国首款自主研发的战斗机——歼8项目,被称为“歼8之父”。作为两院院士,他带领的团队成长出一位科学院院士、三位工程院院士、两位型号总指挥、众多型号总设计师,使中国在这一领域的事业传承壮大!

——摘编自杨舒《顾诵芬:咏之骏烈,诵之清芬》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顾诵芬在航空工业领域取得的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顾诵芬在航空工业领域取得成就的原因。
2022-08-18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沐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80年5月,我国向南太平洋海域发射运载火箭准确落在预定海域;1981年9月,我国第一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三颗不同用途的空间物理探测卫星并获得成功。这主要得益于我国(     
A.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B.全面借鉴了苏联经验
C.经济改革的成就突出D.全方位参与国际分工
6 . 尖端科技的发展,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这些尖端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尖端科技属于中共十八大之前取得的是
A.“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
B.无缆水下潜水机器人成功潜入水下6000米
C.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背面行走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部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2021年12月8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布消息,称中国“玉兔二号”月球车在第36个月昼的探索中,发现了一个撞击坑和一个突兀的神秘立方体。中国网友们脑洞大开,“做核酸的集装箱”、“广寒宫”、“吴刚砍剩下的树桩子”等等评论有趣清新。这其实只是中国近些年来继北斗系统、神舟系列飞船、探月卫星、量子卫星、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空间实验室、火星探测等航空航天成就的又一个进步。中国航空航天高新科技的进步
①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②极大的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与综合国力
③往往也会带来巨额的经济效益回报
④充分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体制的优越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2-05-10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文科)试题
8 . 2022年2月27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将22颗卫星分别送入预定轨道。22颗一起“拼车”发射的卫星,主要用于提供商业遥感信息,海洋环境监测、森林防火减灾等服务。这一事件表明我国
A.航天科技水平已经领先世界B.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成果显著
C.科学技术各领域间相互渗透D.科技自身更新换代的速度在加快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陆元九,我国著名自动控制、陀螺及惯性导航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5年,陆元九成为赴美第一批公费留学生,被分配进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毕业后,获得仪器学专业的科学博士学位,白于中美关系恶化,未能立即回到中国而滞留海外。直到1955年,中美达成了协议,用战争中的美国俘虏换取中国留学人员回国。1956年,经过一系列波折后,陆元九转道日本,途经菲律宾,冲破重重险阻最终返回国内。1965年,陆元九主持组建了中科院液浮惯性技术研究室并兼任研究室主任,主持开展了中国单自由度液浮陀螺、液浮摆式加速度表和液浮陀螺稳定平台的研制。1978年后,陆元九积极参加航天型号方案的论证工作,根据中国国外惯性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国内的技术基础对新一代运载火箭惯性制导方案的论证进行了指导。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建所初期,陆元九组织了科研人员的专业技术学习和外语学习,并亲自讲授英语和专业课程。陆元九为我国航天事业奉献了一辈子,并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人造卫星控制研究和惯性技术领域都取得重大突破,培养了一大批航天领军人才。

——摘编自肖欢欢《广州日报》


(1)根据材料,说明陆元九对中国航天事业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陆元九身上具有哪些可贵品质。
2022-04-12更新 | 6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顶尖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尖子生联赛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在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国防工业成为重工业建设的重中之重。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使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和重视知识分子的问题日益凸显,新中国成立五年内,从海外归国的科学家等高级知识分子多达1536人。周恩来指出科学是关系我们的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有决定性的因素,世界科学在最近二三十年中,有了特别巨大和迅速的进步,这些进步把我们抛在科学发展的后面很远”“在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充分地提高生产技术,更加需要充分地发展科学和利用科学技术。在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号召下,中央集中来自海内外的中国科学家共同制订出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中国许多尖端科技项目的集体攻关,就是从这时候开始起步的。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卷三》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材料二   邓小平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以复兴号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铁技术、特高变压输变电技术、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等,都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实力,中国通讯技术实现了4G同步、5G引领的跨越发展,以港口机械装备全自动化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助推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后国防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创新在引领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作用。
2022-03-19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