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航天事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是某年《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消息,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B.为千家万户传送丰富的电视节目
C.标志着中国已开始进入航天时代D.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结晶
2021-10-10更新 | 159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五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法国《费加罗报》1970年4月27日发表时事评论:“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该评论可以佐证当时中国(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卫星发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2021-01-19更新 | 165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5届江苏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得到有力的推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奠定了当今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新中国的诞生,消除了长达百年的学社会动荡,到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现代化在政治制度创新、工业化建设等领域取得明显成效…科当然,那三十年也出现过严重的失误,延缓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个基本的事实是,1955年网,中日两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平,而到了1977年,中国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一。

——摘编自章百家《变动的中国和变动的世界》

材料二   20世纪后期,我国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在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2020623日,随着最后一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摘编自李申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助力国民经济发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在政治、经济领域为当今中国现代化奠定的基础。
(2)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除此以外,请根据所学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卫星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并分析这些成就的重要意义
2021-05-21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2021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统计,每年在我国沿海登陆的台风平均有7次,利用气象卫星监测,每次可减少损失2亿元,每年仅减少台风损失一项至少可达14亿元:银行利用卫星通信实施调度,至少可减少一半的在途资金,即相当于6天内为银行平添250亿活动资金。这些可用于说明(     
A.航天技术发展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B.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步
C.空间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民用领域D.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呈现跨越式发展
5 . 如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航天科技成果。据此可知(     
年份成果
1956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与导弹研究机构
1970中央政治局支持国防科委研制的“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75中国发射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
1981用一枚火箭发射三颗卫星,独立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
1992我国政府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2005“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
2012“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成功对接
2017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顺利发射
2020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嫦娥五号”发射成功,成功采样月球土壤样本
A.中国航天科技发展领先世界B.政府大力支持推动科技的创新
C.中国科技普及工作成效显著D.航天技术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2008年,我国神舟七号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为了保证航天员“太空行走”任务的顺利完成,我国增加了测控船和境外地面测控站,首次进行了中继飞行的数据传输实验。据统计,飞船测控和航天员的搜救共动用了9艘船舶,30多架飞机。材料说明我国
A.借助神舟七号任务完善了通信设施
B.成功实现了人类首次“太空行走”
C.以强大的综合国力为航天探索护航
D.掌握了启动探月工程的技术基础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末期,伴随科学研究的规模越来越大,科研经费也越来越超出私人企业所能承受的极限,国家开始对科技事业发展进行资助。1934年罗斯福强调“联邦政府有责任对国家经济和科学研究进行干预和支持”。二战爆发后,美国把联邦实验室、工业实验室、高校实验室,以及私人企业等四个方面的科研力量,由联邦政府科学研究与发展局直接管理,完成战时大科学体制的构建。二战后,美国将“大科学”体制从军事科研移植到民用科研方面,成立国家科学基金会,大力资助基础性大科学项目。

——摘编自赵红州《“大科学”的由来及其发展》

材料二1978年以来,中国科研捷报频传,中国科学家为这些科研项目的命名富有意蕴。(如下表)

科研项目名称来源或寓意
火星探测任务发射成功天问源于屈原长诗《天问》,寓意探索真理征途漫漫,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探月工程嫦娥取自古代神话传说,弘扬传统文化,表达中国人奔月决心。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北斗“复移小凳倚窗立,教识中天北斗星。”北斗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
量子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墨子号《墨经》中的小孔成像实验解释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为量子通信发展奠定基础。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悟空传说家喻户晓,取义领悟、探索太空,火眼金睛孙悟空如探测卫星,在茫茫太空识别暗物质的踪影。
量子计算原型机问世九章源自中国古代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

——摘编自《人民日报》、新华社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中期美国“大科学”体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表格中重大科研项目命名来源的类别,并说明如此命名的意义。
2022-06-0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有专家认为中国或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最大的“自变量”。这种自信之一来自于中国科技实力的进步,以下成就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实力的是
①上海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②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第一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③蛟龙号载人深潜器④“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9 . 在我国近年来的航天科技中,暗物质探测卫星叫“悟空号”,量子卫星叫“墨子号”,首颗太阳探测试验卫星叫“羲和号”,探月工程叫嫦娥工程,载人航天工程叫天宫工程……,这些名称反映出我国(       
A.航天科技已经全而领先世界B.开始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
C.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结合D.科技发展的重点是航天领域
2023-03-0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表为新中国以来科技发展简表。材料体现出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苏联生物学领域出现摩尔根学派与李森科学派的学术争论,中国自然科学深受影响
新中国成立之时全国仅有600多名有成就的自然科学家,科学技术人员不足5万人,仅有的30多个专门科研机构中有些已经名存实亡
1964—1976年“两弹一星”、杂交水稻、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与抗疟新药复方蒿甲醚、“哥德巴赫猜想”等
改革开放新时期“北斗”“天眼”“天宫”“人造太阳”、神威“太湖之光”、高铁等

A.新中国以来科技领域的重大发展B.苏联学派之争导致中国科技落后
C.“文革”时期中国科技举步维艰D.新时期中国各项科技都领先世界
2021-11-12更新 | 237次组卷 | 4卷引用: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课后案)(中外历史纲要.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