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航天事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从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每天为千家万户传送电视节目,到“中星9号”通信卫星发射成功,解决了边远地区和农村广大群众收看电视难问题,我国跨越了
A.20多年B.30多年C.40多年D.50多年
2021-04-22更新 | 142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1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2015年3月30日,搭载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又迈出坚实一步。中国在该卫星发射基地还
A.将“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B.进行卫星回收试验
C.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D.进行神舟五号发射与回收试验
2020-07-02更新 | 164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6月仿真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东方红一号”卫星轨道与赤道的夹角原定为42,但这样就无法被北美洲、欧洲的许多国家观测到。为此,中央决定把“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轨道面倾角改为70°,与美、苏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相比,“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可观测地区是最大的。这反映出
A.中国航天科技发展傲视全球B.中国卫星发射得到国外援助
C.政治宣传对航天科技的影响D.国防需要激发航天科技潜力
4 . 1978年,随着全国科学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迎来了科学事业发展的春天。以下能体现“发展的春天”的是
A.1980年5月,中国向南海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B.中共中央强调经济建设要面向科学技术工作的战略方针
C.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D.199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1016日神舟十三号圆满发射成功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人民日报在微博上发了一条“跨越时空的同一天”并配上下面三幅图片(见图),由此引发网友的热议。从中可以看到,跨越时空的同一天,记录着一代代中国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前进历程。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图片中任意提取一到两条信息,并自拟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谨,表达清晰)
2022-06-2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启航,新“太空出差三人组”(其中一名为女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三号飞船,开始了为期183天的太空之旅。中国的太空探索事业运用了新科技革命中的
①电磁学原理②航天技术③力学定律④信息技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到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从“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到“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全球领先,我国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这说明中国
①已经掌握登陆火星的技术   ②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
③科技发展得益于国力增强   ④科技竞争力居世界第一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飞船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印下了中国尖端科技事业所经历的坎坷与辉煌,载录着一个民族在历史大跨越中的自强、自信与自豪。这则关于我国科技成就的评论最有可能是指
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神舟五号”进入太空
③四大发明   ④1958年北京电视台的开播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99年美国规定禁止向中国出口卫星及相关零部件,2013年召开的开普勒科学会一度拒绝所有中国研究人员的与会申请。但中国航天人无所畏惧,经过艰辛的奋斗,2019年1月3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表面软着陆。这充分说明
A.中国正式进入航天时代B.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
C.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D.科技封锁激发创造力
10 . 在谈论人类社会进步时,始终离不开“科技”二字。人类文明的发展其实是一场科技发展史。

材料一   


图一中国与西方科学发展示意图(A:西方B:中国)


图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增长曲线


材料二   在延续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是社会生产的基础与主体,它对科学技术能提供的经验往往是片断而零星的,不可能有其系统性,这样,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科学抽象当然多数也就只能是经验性的;同时在这样的社会生产条件下,为科学实验与观测所提供的仪器设备,总的讲也必然是既有限又简陋的,这就使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测受到限制,对其本质的揭示只能停留在描述阶段,或者在理论上给予某些定性的说明,或者作出些天才的猜测。而这种情况,与着眼于实用要求,特别关注工艺技巧与可操作性是密切相关的……就科学技术的总体而言,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与社会条件的制约,仍然只能说是停留在定性描述为主的经验科学阶段。

——摘编自袁运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概就及其特征》

材料三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科技事业。从革命时期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到新中国成立后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到改革开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从进入新世纪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到党的十八大后提出创新是第一动力、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

2016年我们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2018年我们召开了两院院士大会。几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科技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并指出图一中A线反超B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至少两项当前中国“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并说明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2022-12-0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