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航天事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画报》创刊于1946年8月,以摄影图片的方式报道当时的重大事件,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国家画报。下列图像资料选取于《人民画报》:



结合所学,对材料二中的图片进行分类并写出序号。任选一类,自拟题目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3-0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11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空间站。此前,20211016日神舟十三号圆满发射成功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人民日报在微博上发了一条“跨越时空的同一天”并配上下面三幅图片(见图1、图2、图3),由此引发网友的热议。从中可以看到,跨越时空的同一天,记录着一代代中国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前进历程。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图片中任意提取一到两条信息,并自拟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谨,表达清晰)
2022-12-2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科技政策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国防建设战略阶段(19491977年)、经济建设战略阶段(19781994年)、科教兴国战略阶段(19952005年)和创新型国家战略阶段(2006年至今)。中国科技政策演进的总体趋势呈现出五个鲜明特点:从供给主导式政策变迁向需求引导式政策变迁转变:从科技政策单向推进向多项政策组合协同推进转变;从科技工具理性向科技工具理性与科技价值理性并重转变;从政府行政指令向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并重转变:从以跟踪模仿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转变。

——摘编自金世斌《新中国科技政策的演进路径与趋势展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科技”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70年4月27日,法国《费加罗报》刊文评论说:“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不,中国是第三个空间大国,实际上,凭时间的排列没有根据技术能力排列重要。”此观点意在说明(     
A.中国空间技术仍落后于日本B.中国开始挑战美苏空间霸权
C.中国已经处于科技大国地位D.中国空间技术已居先进行列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末期,伴随科学研究的规模越来越大,科研经费也越来越超出私人企业所能承受的极限,国家开始对科技事业发展进行资助。1934年罗斯福强调“联邦政府有责任对国家经济和科学研究进行干预和支持”。二战爆发后,美国把联邦实验室、工业实验室、高校实验室,以及私人企业等四个方面的科研力量,由联邦政府科学研究与发展局直接管理,完成战时大科学体制的构建。二战后,美国将“大科学”体制从军事科研移植到民用科研方面,成立国家科学基金会,大力资助基础性大科学项目。

——摘编自赵红州《“大科学”的由来及其发展》

材料二1978年以来,中国科研捷报频传,中国科学家为这些科研项目的命名富有意蕴。(如下表)

科研项目名称来源或寓意
火星探测任务发射成功天问源于屈原长诗《天问》,寓意探索真理征途漫漫,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探月工程嫦娥取自古代神话传说,弘扬传统文化,表达中国人奔月决心。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北斗“复移小凳倚窗立,教识中天北斗星。”北斗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
量子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墨子号《墨经》中的小孔成像实验解释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为量子通信发展奠定基础。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悟空传说家喻户晓,取义领悟、探索太空,火眼金睛孙悟空如探测卫星,在茫茫太空识别暗物质的踪影。
量子计算原型机问世九章源自中国古代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

——摘编自《人民日报》、新华社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中期美国“大科学”体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表格中重大科研项目命名来源的类别,并说明如此命名的意义。
2022-06-0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2021年12月10日8时Ⅱ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实践六号05组卫星发射升空,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卫星发射中心自1958年10月20日成立以来,中心先后执行上百次航天发射任务。下列史实与此相关的有
①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②1984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③1999年,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1号"发射成功
④2003年,首次载人宇宙飞船"神舟5号"发射成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5-31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7 . 中国航天航空事业。

材料一   民国初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国内严峻的民族危机,中国有识之士纷纷就“籁空救国”发表观点,在20世纪30年代逐渐形成十股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思潮。概括起来包含以下四种观点:第一,统一全国的航空行政系统,设立专门管理航空的机关,管理航空建设事宜。第二,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筹集航空经费,募款购机。第三,建设航空工厂,培养航空人才。第四,重视民航事业的发展。

——摘编自《三十年代的“航空救国”思潮述论》

材料二   19562月,钱学森向党中央递交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提出了我国发展“国防航空工业”的规划。19653月,我国制定了“八年四弹”规划……随着“四弹”目标的完成,不仅使中国国防实力得到了实质性增强,而且为运载火箭的系列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19682月,国家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把分散在各部门的研究力量集中起来,实行统一领导,使科研生产照常进行,保证了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工作顺利开展。

——摘编自潘坚《国家政策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60年纪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民国时期的“航空救国”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航天事业兴起的历史背景。
2022-05-13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陆元九,我国著名自动控制、陀螺及惯性导航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5年,陆元九成为赴美第一批公费留学生,被分配进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毕业后,获得仪器学专业的科学博士学位,白于中美关系恶化,未能立即回到中国而滞留海外。直到1955年,中美达成了协议,用战争中的美国俘虏换取中国留学人员回国。1956年,经过一系列波折后,陆元九转道日本,途经菲律宾,冲破重重险阻最终返回国内。1965年,陆元九主持组建了中科院液浮惯性技术研究室并兼任研究室主任,主持开展了中国单自由度液浮陀螺、液浮摆式加速度表和液浮陀螺稳定平台的研制。1978年后,陆元九积极参加航天型号方案的论证工作,根据中国国外惯性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国内的技术基础对新一代运载火箭惯性制导方案的论证进行了指导。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建所初期,陆元九组织了科研人员的专业技术学习和外语学习,并亲自讲授英语和专业课程。陆元九为我国航天事业奉献了一辈子,并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人造卫星控制研究和惯性技术领域都取得重大突破,培养了一大批航天领军人才。

——摘编自肖欢欢《广州日报》


(1)根据材料,说明陆元九对中国航天事业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陆元九身上具有哪些可贵品质。
2022-04-12更新 | 6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顶尖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尖子生联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在困难的条件下艰难起步,科技人员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高产杂交水稻等一批标志性成果。下列关于新中国科技成就的论述正确的是
A.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苏对核武器的长期垄断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C.“神舟”载人航天飞船飞行成功标志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D.“银河—号”是我国自主研制成功的第一台计算机
2022-03-25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乐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有(     
①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            ②国产民用大飞机C919试飞成功
③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顺利推进     ④“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研制成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