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的春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1979年中国电影观众达到293亿人次,成为后来难以逾越的高峰,电影界喜称为“中国电影复兴之年”:与此时电影大发展相关的背景是
A.中国进入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B.科教兴国成为国家发展战略
C.逐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D.中国共产党开始全面拨乱反正
2 . 百年昆曲昆曲发源于14世纪的苏州昆山,唱腔婉转细腻,被称为“水磨调”。历经600余年盛衰沉浮,流传至今。

材料一   清末民国以来,昆曲日渐衰微,几近消亡。1956417日,改编自清代传奇的的昆曲《十五贯》在北京首演,引发轰动,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赞赏,一时间“满城争说十五贯”,这一现象被称为“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第一,昆曲的改革可以推动全国其他剧种的改革。第二,《十五贯》是从传统剧目的基础上改编的,改得切合了历史主义的要求。第三,《十五贯》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使人们更加重视民族艺术的优良传统。第四,《十五贯》为进一步贯彻执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树立了良好榜样。第五,《十五贯》的思想性很强,反对主观主义,也反对官僚主义。

——周恩来1956517日在关于《十五贯》的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个剧种的兴亡衰替,决不应该决定于一出戏,然而“十五贯”的演出,竟然使这句话有了根据,这就看出我们的戏曲工作中确实存在着问题了。

——人民日报1956518日社论《从“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谈起》


(1)明末清初,昆曲盛极一时,有“家家收拾起,处处不提防”之称(“收拾起”“不提防”为《千忠戮·惨睹》和《长生殿·弹词》两折昆曲唱词的首句)。昆曲有此盛况的原因有(________)(在答题卷上涂选)
①商品经济繁荣   ②士人阶层活跃   ③思想专制加强   ④江南文化兴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根据材料一,符合对昆曲《十五贯》“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这一文化现象认识的是(________)(在答题卷上涂选)
①政策扶持   ②保留传统   ③与时俱进   ④民众参与   ⑤传承艰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材料二   1986年,上海昆剧团根据莎翁悲剧《麦克白》改编排演了昆曲《血手记》,这是昆曲首次排演莎士比亚的戏剧。19878月《血手记》赴英国演出,一时间盛赞如潮。


(3)结合材料二,昆曲《血手记》的排演产生的影响有(________)(不定项选择)
A.丰富了昆曲的表现形式   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C.迎合了西方的审美情趣   D.传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4)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近年来,随着“戏曲进校园”等活动的推广,昆曲的受众群体日趋年轻化。从百年昆曲的兴衰沉浮来看,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他还说: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两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他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

——王能宪《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文化观与中国先进文化建设》

材料二1965年11月10日,经过毛泽东审定批准,上海《文汇报》发表了经江青秘密策划授意姚文元写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并让全国各报刊转载。……文章发表后,立即遭到了历史学界、文艺界及其他各界的强烈反对,纷纷指责姚文元的文章,对吴晗的批判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12月21日,毛泽东同陈伯达等谈话时却说,姚文元的文章“很好,缺点是没击中要害。《海瑞罢官》的要害问题是‘罢官’,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1959年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彭德怀也是‘海瑞’”。这样把《海瑞罢官》同彭德怀的问题联系起来,使它直接具有政治性质了。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

材料三1979年《历史研究》连续发表了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文章若干篇,反响强烈,在当时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关于洋务运动的大讨论。论证分为甲、乙两方。以姜铎为代表的甲方坚持洋务运动存在积极和消极、进步与反动的两点论;以李时岳为代表的乙方则“高高举起洋务运动全面进步论的大旗,把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并列,称之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三大进步运动”。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大潮下,这次新的论争,乙方占据了明显的优势。全国关于“洋务运动”的学术会议越来越多。

——摘编自《看历史》(2010年11月刊)

(1)材料一反映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双百”方针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2)分析材料二给文艺事业带来的危害。

(3)材料三中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出现了什么新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坚持“双百”方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