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双百”方针的提出与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但此后却是二千多年如“万马齐喑”般的沉寂。新中国成立后,学术思想又经历了1956年的昙花一现和改革开放以后的欣欣向荣。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学术思想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无关B.学术思想繁荣取决于领导者的个人素质
C.学术思想状况与国家政治息息相关D.学术思想成果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
2 .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报告中指出:“党对于学术性质和艺术性质的问题,不应当依靠行政命令来实现自己的领导,而要提倡自由讨论和自由竞赛来推动科学和艺术的发展。”这一方针
A.得到了持续稳定的有力贯彻
B.促成了科学文化的拨乱反正
C.指明了文化发展的正确途径
D.放弃了党对文化领域的领导
2019-10-08更新 | 502次组卷 | 15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3月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3 . 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时任中宣部部长的陆定一说:“在学术、艺术、技术的发展上,我们不要做‘盖子’;学术问题、艺术问题、技术问题应该放手发动党内外知识分子进行讨论,放手让知识分子发表自己的意见……”此后不久,毛泽东提出了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B.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协调发展的原则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4 . 1956年5月18日,九三学社召开座谈会。30多位参加制定全国科学发展规划的科学家提出在学术上一定要争,争论才能发展;要学习一切国家的科学成就;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科学家的讲话
A.表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变化
B.贯彻执行了“百花齐放”的方针
C.响应了国家发展科技的远景规划
D.奠定了“科教兴国”的理论基础
5 . 1957年一份全国性的诗歌杂志《诗刊》创刊,该刊物在发表毛泽东和许多重要诗人作品的同时,也推出了一些新人的作品,在遵循主流意识形态的前提下,也注重表达对于不同艺术观念的尊重。由此可以得出,《诗刊》创刊的主要背景是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包容性艺术方针的提出
C.诗人坚持以群体为本位的理念
D.新中国强调对主流价值的尊重
2018-12-20更新 | 86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第三中学2022届高三模拟检测文综历史试题(二)
6 . 1956年,中国文化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会后不仅许多传统剧目经整理加工后重新上演,而且这年秋天,北京还自解放后第一次上演了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柔密政与幽雨叶》(当时的译名)。由此可知,这次工作会议
A.贯彻了“百花齐放”的方针
B.旨在恢复传统的戏曲剧目
C.促进了文艺创作意识形态化
D.根除了“左”的文艺路线
7 . 建国初期,《青春之歌》《三家巷》等文艺作品以纵横开阖的历史笔触展示农民、知识分子的经历。诗歌创作也一改传统风气,出现了大批颂扬新人物和新思想的长篇叙事诗。这反映了在建国初期的文艺创作中错误的
A.文艺政策使得人物形象单一化
B.社会巨变引发民众的社会心理认同
C.“双百”方针在实践中得以全面贯彻
D.人民对新文学的需求迎合国家政策
8 . 1949年以后,特别是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中国大陆史学界围绕着中国古史分期问题、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汉民族形成问题等五个基本理论问题展开的大规模讨论和争鸣,这被称为史学界的“五朵金花”。当时“五朵金花”的讨论
A.有利于唯物史观的普及
B.显现史学研究的碎片化
C.导致了双百方针的中断
D.加速史学理论的本土化
9 .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针对戏曲问题提到:“百花齐放是文艺界提出的,后来有人要我写几个字,我就写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毛泽东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激发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B.为“双百”方针提供理论基础
C.强调戏曲应居于文艺界的核心D.帮助戏曲艺术走独立发展之路
10 .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强调阶级性的中国画改造过程中,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几乎绝对意义上的排斥;然而,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的“民族性”这一特色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这一变化在本质上反映了
A.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范围基本确立
B.摆脱苏联模式寻找本国道路的探索
C.“双百”方针的提出并得以贯彻
D.中国共产党“左倾”思想的纠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