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双百”方针的提出与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类书《永乐大典》、辞书《康熙字典》、丛书《四库全书》相继出现。此外,《四书》朱注成了科举考试范本。极端的专制皇权激发明清之际“非君论”涌动,在市民文化及党社文化中产生出继承并超越先秦“民贵君轻”说的“新民本主义”,不仅谴责个别暴君、昏君,其批判锋芒普遍地指向“今之君”,即秦汉以降皇权专制制度下的全体帝王。明清出现将小说、戏曲提升到与诗文并列地位的议论,小说、戏曲繁荣,文学走出象牙塔,活跃于市井勾栏,为雅士俗众共赏。明末清初,西欧耶稣会士东来,与徐光启、李之藻、王微等中国士人协同译介西方文化成就。

——摘编自冯天瑜《袭常与新变的明清文化》

材料二 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下简称“双百”方针),是社会主义文艺建设和发展的一个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毛泽东强调:“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不但指明和开拓了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薪新道路,也为中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了基本构想。其主旨和精神实质就是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创造丰富的文化产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摘编自谭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文化出现的新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实现文化繁荣的途径。
2022-11-21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朱耷、石涛和清中期的扬州派画家不受因循守旧画风的影响,他们不拘成法,构图大胆,笔墨奔放。稍后的郑板桥在精神上与石涛等人是相通的,他笔下的兰、竹、石是他精神的象征,是他自由意志的体现。虽然在绘画思想和风格上明中叶以来的画家有不同的追求,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他们都面对并参与了绘画越来越普及的事实。艺术的实用化也有所发展,书画作品越来越多的作为商品流通。“扬州八怪”多以卖画为生,他们的作品深受当时以商人、收藏家及一般市民为主的消费群体的喜爱。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新曲艺丛书》创作时间段是从1949年10月15日至1950年12月。歌颂新中国,歌颂工农兵,歌颂各个战线不同的基层民众,歌颂新生活,成为《新曲艺丛书》创作内容的主旋律。第9辑的《爷俩逛京城》通过新北京人们思想心态精神状况与旧社会相比较而产生的巨大反差,来体现新北京、新城市、新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新生活自豪而兴奋的情景。第5辑王亚平的《蓝桥恨》是控诉买卖婚姻的一个故事。第12辑王亚平《黑姑娘》写了新中国成立后农村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故事。两个故事形成鲜明的对比,抨击了旧社会的买卖婚姻,讴歌了新社会新农村妇女幸福自由的生活。

——摘编自李豫《新中国成立初期文艺方针的制定与实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绘画艺术发展的突出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曲艺丛书》中的文艺作品反映的时代精神,并分析这些文艺作品的创作在当时产生的积极影响。
2019-12-2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人最早接触博物馆的概念,始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最早一批觉醒的中国人。随着中西方往来的日渐频繁,清廷派出官员、士绅、留学生等一些知识分子走出国门,到欧美、日本亲身感受博物馆,并把博物馆思想带回国内。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本着强国富民的抱负,对博物馆的功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出“博物馆……以开民智而悦民心”。1905年,随着南通博物苑的建立,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博物馆诞生。之后各城市创办的不同类型的博物馆相继出现,如保定博物院、天津博物院、江西教育博物馆、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根据《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记录,到1920年,全国博物馆已经达到27所。1935年,中国博物馆协会成立,促进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中国博物馆事业进入第一个大发展时期。194911月,党中央首先在文化部设立文物事业管理局,统一管理文物博物馆事业。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文物征集运动,空前地扩大了馆藏。20世纪80年代,中国博物馆学科建设逐步完善,各高校纷纷成立博物馆学专业,与历史学、考古学等专业一并为各文博单位输送人才。国家文物局、各地区文物主管部门相继组织各类文物培训班。1994年,中共中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搞好博物馆、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1996年,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把博物馆、革命纪念馆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从2008年起,全国博物馆、纪念馆陆续向社会免费开放,博物馆的社会职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伴随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等新技术成果的应用,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博物馆信息化工作的发展趋势。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卓《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博物馆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博物馆发展变化及其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历史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