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双百”方针的提出与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1953年8月,艾青在发表的(谈中国画》中提出了“新国画”的概念。该文发表后,有许多人写信表示反对,然而来信却并未公开发表。时隔三年后,出现了一组针对此文批判的文章。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论十大关系》的发表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左倾错误影响到文艺领域D.“双百”方针的提出
2 . “双百”方针提出后,国内有人难以接受,毛泽东力排众议,强调“放”,反对“收”。“放,就是放手让大家讲意见,使人们敢于说话,敢于批评,敢于争论;不怕错误的议论,不怕有霉素的东西;发展各种意见之间的相互争论和相互批评,既允许批评的自由,也允许批评批评者的自由。”毛泽东意在
A.调动知识分子的建设热情B.表明党的执政方针的改变
C.消除文艺领域出现的分歧D.清算文艺领域的极“左”路线
3 .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在‘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之前,有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写一篇学术性的文章,没有读一部像样的美学书籍,或者是就美学里的某个问题认真地作一番思考。其所以这样,并非由于我不愿,而是由于我不敢⋯⋯‘百家争鸣’号召出来了,我就松了一大口气。不但是我一个人如此,凡是我所认识的有唯心主义烙印的旧知识分子一见面就谈到这个‘福音’,没有一个不喜形于色的。”这说明了“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
A.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B.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禁区
C.促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D.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
2019-01-30更新 | 781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6-2017年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4 . 新中国成立初期,《相声行内轶闻》曾记录一件事:当时北京“折唱八角鼓”演员在某印刷厂演出“折唱”前,使了传统笑料垫话《反正话》来博取掌声(如“孙猴子,猴孙子”等)结果,台下的工人提出“我们不听这些对我们没有教育意义的旧玩艺”“我们开晚会不光是为了开心、取笑、滚热闹,我还要在娱乐里领受教育”。这种现象
A.说明当时文艺事业异常繁荣
B.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影响
C.说明传统艺术已无存在必要
D.反映了新旧文艺理念的冲突
2019-01-08更新 | 1366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6年,中国文化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会后不仅许多传统剧目经整理加工后重新上演,而且这年秋天,北京还自解放后第一次上演了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柔密政与幽雨叶》(当时的译名)。由此可知,这次工作会议
A.贯彻了“百花齐放”的方针
B.旨在恢复传统的戏曲剧目
C.促进了文艺创作意识形态化
D.根除了“左”的文艺路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早期,香港影片在上海上映时场面火爆,除少数戏曲片外,“几乎场场满座”。而国产电影,尤其是反映”大跃进”的影片,上座情况却相形见绌。这种反差表明
A.国产电影粗制滥造脱离现实
B.香港电影艺术高雅贴近现实
C.“大跃进”运动全面深入人心
D.这一时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2018-05-28更新 | 557次组卷 | 3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青海省西宁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复习检测二(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双百”方针一经提出,立即在知识界引起强烈反响,使学术文化事业出现了生气勃勃的发展景象。这主要在于"双百”方针
A.为知识分子创造了宽松环境
B.有助于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
C.顺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D.被确立为长期性的国家方针
8 . 有关中共的“双百”方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双百”是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改革开放后提出
C.它是我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研工作的基本方针
D.促进了我国文艺和科研事业的繁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据某学者回忆,毛泽东在1952年指示,“中国历史很长,建议在中科院设立三个研究所,把中国史分为三段来研究,第一所研究古代,止于汉;第二所研究魏晋到鸦片战争前;第三所研究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史办一个杂志,定名为《历史研究》,方针是‘百家争鸣’”。该指示
A.标志着“双百方针”的确立
B.有利于学术领域的繁荣发展
C.划分的历史阶段影响至今
D.确立了革命史观的指导地位
2016-11-27更新 | 610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5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二诊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