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双百”方针的破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下表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三个阶段。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阶段时间内容
第一阶段1917~1949“新文学”研究阶段
第二阶段1950~1985“现代文学”研究阶段
第三阶段1985~“20世纪文学”研究阶段

A.第一阶段的研究内容主要是“革命文学”
B.第二阶段的文学题材较窄,工农兵文学是主流
C.第三阶段文学的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
D.中国的文学研究主要服务于文学形式的创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57年,正当天津庆祝社会主义锣鼓喧天之际,何迟一气呵成写就了《统一病》,讽刺整个社会“穿一样的衣裳吃一样的饭,一样的思想说一样的话”。后来在“文革”中被折磨致残的何迟躺在床上对人苦笑说:“我是自投罗网。”这一现象实际上说明
A.人民公社化运动遇到了进步人士的抵制
B.党的社会主义建设得不到一些人的理解
C.文艺和科研领域呼唤“双百”方针的提出
D.“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
2017-11-23更新 | 485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901年《汤姆叔叔的小屋》被译成《黑奴吁天录》,译者称“非代黑奴吁”而为爱国保种振志气。1907年留日学生将其改编成话剧《黑奴吁天录》,突出了黑奴与奴隶主的抗争和最后胜利出逃。1961年又被改编为《黑奴恨》突出汤姆的阶级觉醒,临死鼓舞民族解放斗争。反映出
A.译者同情汤姆的遭遇是其翻译的主因
B.留日学生改编该话剧目的是宣扬维新
C.1961年的改编是以“二为”方向指导
D.时代需要影响文艺作品的翻译与改动
4 . “到1966年年底,全国出版的期刊种数,从1965年的790种,骤降到191种,1967年年底又猛降到27种。到1969年,只剩下《红旗》《新华月报《人民画报》和外文版的《人民中国》北京周报中国文学》等20种。”这一现象说明
A.知识分子的创作水平不断下降B.政治环境对文化发展影响较大
C.国家重心开始向经济领域转移D.“大跃进”的错误得到彻底纠正
2021-02-0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毛泽东说:“我们提倡百家争鸣,在各个部门可以有许多派别、许多家,可是就世界观来说,在现代基本上只有两家,就是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这一主张
A.体现了“双百”方针B.不利于文艺繁荣
C.造成学术受政治干扰D.捍卫了社会主义文化
6 . 1957年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高等工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问题”的文章,对清华大学的教学思想提出了不同意见,与清华园内的潮流相背,引发了一场历时三个月的大辩论。清华报刊连篇累牍地刊登批判钱伟长的文章,并最终把他打成了“右派”。这在当时违背了
A.“百花齐放”的方针
B.“百家争鸣”的方针
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
D.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
2016-11-27更新 | 392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北襄阳市四校高二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7 . 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刊出由江青、张春桥等共同策划,姚文元执笔的批判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捕风捉影地把《海瑞罢官》中所写的“退田”、“平冤狱”同“单干风”、“翻案风”联系在一起。对此事件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文艺战线出现“百家争鸣”B.新中国的文艺成就被完全抹杀
C.新中国文化事业万象更新D.文艺批评蒙上浓厚的政治色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67年,有位作家说:“曾经有人说过,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我却要说,做文人难,做作家尤难。”这位作家这样说的原因是( )
A.“文革”期间“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
B.作家搞创作比较辛苦,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C.20世纪60年代缺乏创作素材
D.改革开放以后,“双百”方针没有得到及时恢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