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学的主要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39年,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以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为背景,发表小说《愤怒的葡萄》。小说写道:“他们企图用渔网捞河里的土豆,但守卫不让他们这么做。他们到格格响的汽车上捡被扔弃的桔子,但是桔子上已经被喷上了煤油。”据此可知,作者
A.注重对细节的描写批判社会现实B.通过丰富想象对下层民众寄予同情
C.受环保思潮影响反对工业化浪潮D.擅长以荒诞手法抒发个人主观感受
2021-01-24更新 | 1005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弗兰茨·卡夫卡在《变形记》中用神话象征的模式表现了真实而荒诞的世界,“真实”是因为作者平平静静地描写了主人公变形前具体的生活细节和变形后逼真的心理状态,使人感到他所处的始终是个真实的人的世界。下列作品与此所述风格一致的是
A.B.
C.D.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司汤达创作《红与黑》时,以“红与黑”象征其创作背景:“红”象征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热血和革命:“黑”则意指僧袍,象征教会势力猖獗的封建复辟王朝,通过自然与质朴的叙事风格鞭挞复辟王朝的黑暗与资产阶级新贵族的贪婪。由此说明
A.小说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B.人们借小说逃避社会现实
C.小说体现了作者浪漫主义情怀D.资本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某一流派认为,个人无法改变世界,因此作品表现出题废、玩世不恭的倾向,着力表现“诚实的意识”,他们肯定美好的东西存在,但不愿用那种极为善良又简单的眼光认识世界,社会的不完美和恶势力的存在,给人类带来灾难,因而强调从“着魔状态下清醒过来”,更强调“认识你自己”。下列作品与该流派一致的是
A.《巴黎圣母院》B.《人间喜剧》C.《老人与海》D.《等待戈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他不让丰富多彩的生活有丝毫的遗漏……用他的两只手集中起来的全部生活,在近代文学中是绝无仅有的……他那八十大卷书里有一个时代,一个世界,一代人。”这里的“他”的作品是
A.《人间喜剧》B.《红与黑》C.《悲惨世界》D.《双城记》
2021-03-1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叙述了“我”几次横穿大陆以及南下墨西哥的的旅行经历。吸毒、偷窃、性、高速开车以及旅途中所遇到的看起来琐细和零碎的事件构成了小说的主体。下列作品与之风格一致的是(     )
A.《西风颂》B.《玩偶之家》C.《母亲》D.《等待戈多》
2020-12-25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阶段联考历史试题
7 . 狄更斯描写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这是最好的时候,这是最坏的时候……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前面有着各样事物,人们前面一无所有。”这表明工业革命(     )
A.引发了社会的动荡B.使民众与政府的矛盾不断加深
C.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导致经济和民众生活产生反差
2022-01-03更新 | 313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19世纪最畅销的小说,被认为是刺激19世纪50年代废奴主义兴起的大原因。该书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主人公黑奴汤姆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徙,逆来顺受,受尽折磨而死。该书是第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并被多次搬上话剧舞台。与此作品风格接近的是
A.B.
C.D.
2020-12-2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陆慕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在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出现了一种文学流派“愤怒的青年”。这些人对于当时西方社会的种种现象感到不满,进而进行批判,对上层社会的虚伪和势利表示厌恶。在美国也流行“垮掉的一代”文学,反映了美国当时一大批年轻人的心态。这些文学流派
A.典型地再现二战后社会风貌B.反映战后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C.反对封建制度抒发爱国情怀D.表达了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10 . 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发展之间关系密切,既是一个时代的表征,也是时代发展的重要原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但是,正是在物理学领域,牛顿进行了最有意义的研究。在这方面,他以伽利略的研究为基础,将后者的成果发展到辉煌的顶点。牛顿的一个朋友叙述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是如何在观察果园里的苹果从果树上掉下来时,受到解决这一难题的暗示的。

——《全球通史》

材料二 “嫦娥奔月”的神话,只能表达人类对大地与月球之间的一种朦胧关系,寄托了人类向往太空的精神幻想。17世纪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才为人类真正认识地球、展开对太空的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机械动力、天文观察装置的发明和使用,天体中的一颗颗行星的发现又为人类正确认识宇宙带来了希望。

材料三   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理性的国家完全破产了。卢梭的社会契约在恐怖时代获得了实现,对自己的政治能力丧失了信心的市民等级,为了摆脱这种恐怖,起初求助于腐败的督政府,最后则托庇于拿破仑的专制统治。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

——摘自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伽利略的研究”是指什么?牛顿是如何将其“发展到辉煌的顶点”的?其标志性著作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包括哪些内容?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牛顿力学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材料三中,作者对由理性主义指导而建立起来的社会持什么看法?试各举一例文学艺术美术作品佐证这一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的关系?
2020-12-0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