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学的主要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1 . 1953年5月问世的苏联小说《解冻》,描述了几对男女,起初不能正常地表达自己的感情,生活苦闷;春寒之后,他们疯狂追求爱情;还描述了一位厂长,只抓生产不顾职工生活,结果职工宿舍倒塌,造成灾难。此后,这类文学作品被称为“解冻”文学。对“解冻”一词理解准确的是
A.强调了文学应该服务于政治B.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C.破除斯大林时代的思想束缚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弊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恩格斯这样评价某部作品:“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诸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这部“作品”
①真实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②痛斥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无情
③深刻剖析并强烈批判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弊病
④以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从侧面彻底检视和抨击当时的社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40年,作家理查德·赖特在长篇小说《土生子》中描述了一个美国黑人的处境:主角别格渴望融入主流社会,但却困难重重。在小说的开头部分,作家特意描写了别格与黑人青年扮演“白人官员”的游戏,他们一会儿扮演将军,一会儿扮演美国国务卿,一会儿扮演美国总统。作家的这一描述
A.体现了现代主义文学特点B.揭示了美国社会的两面性
C.表明民主思想已深入人心D.呼吁扩大黑人的参政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雪莱在1819年时已相信人民与统治者之间的一场冲突已不可避免,而他急切地希望站在人民一边。由于当时英国有所谓“诽谤罪”的法律压制,雪莱便以隐晦的语言创作了《西风颂》其中有“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诗句预言了社会的新生。据此可知,雪莱
A.认为诗歌创作要再现社会生活B.强烈批判英国政府的专制统治
C.鼓励人们反对压迫和追求自由D.认识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文化凝练历史,历史承载文化,文化的发展植根于深厚的历史土壤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家大胆的将逻辑运用于人情世故。这些哲学家被称为“诡辩派”,以教育年轻人参与公共生活为己任。在像雅典这样的民主城邦里,他们教授学生公共演讲辩论之术。诡辩派人士认为,真理无关紧要,因为词语就是说服别人的工具而已。政治家口中的真理、正义和其他道德标准不过就是为了达到一己目的,取悦老百姓的工具。

——摘编自【美】威廉·H·麦克尼尔《文明启示录》

材料二   巴尔扎克,我认为他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1848年这一时期对中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这一贵族社会是在1815年以后又重整旗鼓的,并尽力重新恢复旧日法国生活方式的标准。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

材料三   人们常说“艺术大众化”,但再也没有像“摇滚乐”那么真正大众化的艺术了。摇与滚的音乐20世纪50年代初诞生于美国,迅速传遍欧美,渐渐风靡全球,博得全世界年轻人的欢心……50年代,电子计算机问世,有力地推动了电子音乐的发展。作曲家和演奏家开始借助电子音响设备创作与演奏音乐……在西方流行过的各种音乐仍然存在,还不断出现种种新型的音乐。

——庄锡昌主编《西方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写出“诡辩派”的代表人物。结合所学,概述其兴起的历史背景。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使贵族社会“重整旗鼓”的历史事件。19世纪中期,欧洲的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请从经济角度分析其原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二战后音乐发展的特点。综合材料一二三,概括文化发展的规律。
6 . 坦桑尼亚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作品主要描述后殖民时代非洲人民的生存状况,聚焦于身份认同、种族冲突及历史书写等。他的作品
A.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B.体现了人们对理性主义的反思
C.探索着殖民主义的影响D.反映了西方社会的迷茫和焦虑
2022-03-25更新 | 763次组卷 | 9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2022·江苏南通·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意大利出现的一个艺术流派主张彻底抛弃艺术遗产和传统文化,歌颂机器和都市混乱,赞美速度美和力量,以打破理性的形式规范和自由不羁的语句随心所欲地进行艺术创作。这种艺术主张
A.体现了唯美浪漫的特点B.突显了理性主义的思想
C.遵循了写实主义的原则D.强调艺术家的主观感受
2022-03-23更新 | 130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舒城中学2022届高三仿真模拟卷(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8 . 《西方的没落》运用文化形态比较学的理论,预言西欧文明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该书上卷在1914年成书后长期无人问津,直到1918年才于维也纳首次出版。一经出版,该书便迅速在欧洲文化界引起强烈震荡。《西方的没落》一书的命运折射出
A.工业革命助推了文艺的繁荣B.战争与革命加速了思想解放
C.资本主义世界精神危机凸显D.欧洲文明丧失世界中心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1925年,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创作了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主人公盖茨比的死亡,是他一生的终结和梦想的破灭,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美国青年人盲目追求梦想的破灭,小说敏锐的意识到:“一切事物都不可阻挡地流逝汇入伤仿感的过去,小说仿佛沉浸在时间的流逝所唤起的衰思之中”。据此可知,这类作品
A.抒发了浪漫情怀B.遵循了写实主义风格
C.突出了理性思维D.直面现实社会的黑暗
10 . 狄更斯描写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这是最好的时候,这是最坏的时候……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前面有着各样事物,人们前面一无所有。”这表明工业革命(     )
A.引发了社会的动荡B.使民众与政府的矛盾不断加深
C.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导致经济和民众生活产生反差
2022-01-03更新 | 310次组卷 | 25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