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学的主要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8 道试题
1 . 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历史小说《双城记》(1859年首版)描写了法国大革命前后,发生于巴黎和伦敦的故事。在小说中他讲到“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阳光普照的季节,那是黑暗笼罩的季节;那是充满希望的春天,那是让人绝望的冬天”。对此合理的解读是(       
①表达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呼唤                 ②作品之中运用了辩证的视角
③体现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④表明资本主义已走向没落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2023-12-07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19世纪初期,一位西方诗人这样写道:“我愿做无忧无虑的小孩,仍然居住在高原的洞穴,或是在微曛旷野里徘徊,或是在暗蓝海波上腾跃,撒克逊浮华的繁文缛礼,不合我生来自由的意志……”这反映出作者(     
A.具有浓厚的怀旧思想B.深刻批判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
C.强调自我和精神解脱D.反对封建约束,追求个性自由
2023-09-3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9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3 . 西方某一文学思潮挑战和反叛了强调“主观”“创造”“情感”“想象”的文学成规,主张科学理性精神,刻意追求“客观”“写实”。据此可知,该文学思潮属于(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2023-06-10更新 | 4697次组卷 | 14卷引用:云南省泸水市怒江新城新时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世纪后期,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形成垄断资本,控制国家政权,且已实行两党制,总统和各州州长选举均为两党竞选产生,民主党与共和党各自拉拢选票,不惜重金收买以实现胜选,两党互相攻击、造谣中伤。当时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揭示这一全过程。这一类型的文学作品(     
A.突出工业化带来的危害B.叙述内容均为客观事实
C.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D.带有强烈的反传统色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美国作家尤金·奥尼尔的戏剧《琼斯皇》讲述了美国黑人琼斯犯罪后逃到一个小岛,通过在白人那里学习的社会规则成为小岛皇帝。他自己制定法令,同时又在无时无刻违反这些法令。因为他相信在这个岛上没有人可以击败他,可以征服他。只有“银弹”才能结束他的生命,唯一一颗银弹在他自己的手中。据此可知该剧(     
A.抨击黑人政治地位低下B.体现现代主义的特征
C.回归现实主义文学传统D.突出控诉了种族主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罗素指出:“他们注意到了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正产生的丑恶,注意到了那些在‘生意’里发了财的人(在他们认为)的庸俗,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与这一特征相符的文学作品是(     
A.《人间喜剧》B.《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C.《老人与海》D.《大卫·科波菲尔》
2023-04-2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2月线上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梁实秋与闻一多在美国求学期间,曾读过英国诗人丁尼生的一首诗:“泪,无用的泪,我不知它们何意,深埋在某些神圣的绝望里,从心中涌起,在眼睛汇集,望着欢乐的秋之田野,回忆一去不返的往昔。”下列艺术作品与该诗风格相同的是(     
A.B.
C.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狄更斯把哥特式小说(18世纪英国小说流派,擅长描写神秘和惊奇的故事)中的恐怖描述转移到了工业化的现实社会中来,对资本主义社会丑陋现象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发展前景的展望构成了其全部文学创作的主题。这说明他在创作过程中(     
A.注重内心的自我感受B.具有反思理性的倾向
C.延续荒诞的文学风格D.直面现实社会的矛盾
2023-03-19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18世纪末 19 世纪初,西方文学艺术以一个时代缩影的形式展现了浪漫乐章与心灵激荡、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席勒曾这样评论该文学流派:“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体现该风格的作品是(       
A.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B.萧伯纳的《苹果车》
C.海明威的《老人与海》D.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54年5月,作家爱伦堡发表了小说《解冻》,小说塑造了一群备受创伤委屈的群像。由此在苏联所谓“解冻文学”盛极一时,出现了文学上的“春暖解冻”时期。该现象(     
A.导致苏联开展对斯大林模式的直接批判
B.反映苏联社会主义文化迎来发展的春天
C.反映苏联文化受到西方国家的深刻渗透
D.反映苏联人民对历史和现实进行的反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