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20 世纪中国合唱历史发展]

材料   清末,欧洲宗教音乐伴随着传教士而来,我国的合唱音乐才开始了其缓慢的发展之路。欧洲基督教音乐的传入和乐歌运动的开展对于我国早期合唱音乐的兴起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自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开始,中国合唱才开始正式步入多声部音乐的轨道。在内忱外患的政治环境影响下,为唤起青少年学生、士兵、广大民众的爱国热忱,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学堂乐歌的情感表现多以振兴中华民族、抵御外强侵略为主。

20世纪20年代,各类音乐团体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各地,专业音乐教育机构相继成立。这一时期的合唱作品在曲式结构上进行了民族化的实验,精神上与科学、民主的精神息息相通,内容上将追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思想作为内涵。但合唱艺术在当时还处于初创阶段,合唱活动仅限于学校、教会和一些中高级知识分子阶层中,它对大众音乐生活中的影响还局限于较小的范围。

20世纪30- -40 年代的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矛盾。作曲家们以革命和爱国为主题,用合唱发出了“救亡的吼声。合唱作品在内容上直面救亡前沿和根据地生活,内容富有战斗性和号召性,符合主流文艺思潮所设定的民族化、大众化的精神指向,成为团结人民、抗击侵略的有力武器和推动社会转型的动力之一。

20世纪50年代后,各种类型(群众合唱、民歌合唱、少儿合唱、艺术合唱)均有较大的发展。在群众合唱中,颂歌题材的作品数量居于首位,其中以歌颂伟大祖国、歌颂人民领袖的作品为主。这些作品在表现时代主题的同时,也主动在艺术性和思想性相统一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例如《歌唱祖国》(1950 年)《春天的故事》(1994年)《七子之歌 澳门》(1997 年)《走向复兴》 (2006年) 等。

——据石一冰:《百年合唱话沧桑》、杨红偲:《20世纪我国合唱音乐的历史发展》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部分或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表达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田园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乐中唯一的标题音乐,并在总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他表达了
A.乡间乐趣在人心里的感受而非绘画
B.对封建地主破坏田园生活的痛恨
C.工业文明下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无奈
D.对资产阶级革命斗争精神的颂扬
3 . 由詹姆斯·库兰主编的《大众媒介与社会》中说:“某种由技术驱动的唱片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以前那种纯粹的‘民族’音乐。相反,正是音乐的种种特殊品质——一种不受国家边界束缚的文化形式、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中任意流动、社会身份与个体身份的最为强烈的情感经验的来源——使得唱片工业在起步的时候,就不必按照国家的界限进行组织和管理。”对这段文字的含义表述最合适的是
A.音乐具有超越国界的特质
B.全球化中的音乐保持了民族特色
C.国家边界在文化交流中不再存在
D.唱片工业是音乐全球化的本质
2019-06-12更新 | 157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6届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
4 . 全球、迷你高尔夫球等大众化、低消费的体育项目风行;旨在助人排解“休闲问题”的书籍大量出版;最受欢迎的游戏是“大富翁”;最受欢迎的电影是音乐幻想剧。这些现象,可能出现在
A.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
B.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
C.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
D.2O世纪80年代的中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贝多芬说过:“我一生热爱自由,超过爱其它的一切”。他曾将《第三交响曲》题献给拿破仑,但后来愤而撕掉了总谱题赠的那一页,并在乐谱的开端写上“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的英雄交响曲”, 导致贝多芬态度改变的原因是拿破仑
A.发动雾月政变B.称帝C.远征俄国D.兵败滑铁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