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作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音乐与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大革命赋予音乐家挣脱束缚、争取自由和表露个性的精神。以前,音乐家受雇于宫廷、教会、城市和剧院,按雇主要求为特定的目的和场合创作音乐。大革命后,他们跟随贝多芬走上“自由”音乐家的道路,其地位从奴仆一跃成为时代的先导。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音乐家们广泛搜集民歌,大量运用民间音乐元素,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语汇。

——摘编自沈旋等《西方音乐史简编》

材料二   20世纪)无线电广播和音乐录制技术的巨大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欣赏音乐的习惯。音乐更迅速、更简便和更广泛地传播,提高了大众文化艺术的欣赏水平。人们可以随时听到名家大师们完美的演奏,对音乐更加熟悉。

——摘编自(法)P.朗多尔米《西方音乐史》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最著名的大众文化英雄是甲壳虫(披头士)乐队,他们来自英国的港口城市利物浦,尽管他们采取了美国流行音乐的风格,比如爵士乐和早期摇滚,但是甲壳虫乐队在即兴发挥的表演和对权威的嘲弄中加入了一种真正属于工人阶级的感觉。他们的音乐还表达了一种渴望享受生命乐趣的情感,这是现代西方社会大众文化跨越国界的重要特征。英国的这支流行音乐组合在70年代继续引领时代潮流,对西欧带来了更为普遍的冲击。

——摘编自(美)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19世纪和20世纪西方音乐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以来影响西方音乐发展的重要因素。
2022-07-14更新 | 2155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2年湖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2 . 他是“乐圣”,既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又开浪漫派音乐之先河。他的作品,永远以一个主旋律为中心,表现了悲壮的时代精神。他每一-次的创作,都是对艺术巅峰的一次攀登,“用苦难赢取欢乐”浓缩了他的一生。下列各项中,属于他创作的是
①《春之信念》   ②《胡桃夹子》   ③《第五(命运)交响曲》   ④《第三(英雄)交响曲》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2020-01-09更新 | 1791次组卷 | 12卷引用:五年(2016—2020)浙江高考选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8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学艺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莫扎特(1756~1791)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一个客厅,而贝多芬的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
A.共和制度的确立B.封建等级观念被削弱
C.普通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D.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
2019-01-30更新 | 1804次组卷 | 24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三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训练题
2021·湖北武汉·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世纪的欧洲音乐呈多元而丰富的发展态势。出现图中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各国
A.各异的文化传统B.国家经济展程度不同
C.意识形态的差异D.处于不同历史阶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贝多芬历经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社会剧变,给后人留下震撼人心的音乐史诗。对其《第三(英雄)交响曲》解读有误的是(     
A.作品充满时代气息B.作品有田园风光般的抒情
C.作品含蓄地献给一位无名英雄D.作品具有英雄史诗般的雄伟气势
2015·浙江·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莫扎特(1756—1791)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在一个客厅,而贝多芬(1770—1827)的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制度在各国的确立
B.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
C.民主平等思想在欧洲的传播
D.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2019-02-13更新 | 361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8年高考历史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_专题19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文化
2018·云南·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西欧某一历史时期,音乐与社会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音乐的服务对象由宫廷转向社会,由贵族转向资产阶级;音乐家也由受雇于宫廷的奴仆变成了为争取个人的成功而创作和演奏的艺术家。适应了这些变化而盛行的音乐流派是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民族主义
D.现代主义
2018-04-21更新 | 524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8年高考题及模拟题汇编 专题14近代以来科技文艺
8 . 贝多芬曾说:“感情的流露要胜于绘画。”他的《第六(田园)交响曲》透露出乡村淳朴的田园气息,表达了对乡村的热爱,给人们展现了一幅充满着幻想和诗意的大自然风景画。该作品
A.采取了现实主义手法B.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C.开创了现实主义先河D.体现了浪漫主义情怀
9 . 西方浪漫主义前期的音乐作品,几乎都是表达个人情感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宣扬快乐为主题。后期作品常表现悲观、失望、迷茫、厌世的情绪,细致地诠释人类自身的痛苦。这种变化反映了
A.音乐家浪漫情怀的缺失
B.近代社会转型的冲击
C.科技进步弱化人的作用
D.现代主义艺术的回归
2018-01-15更新 | 383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0届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贝多芬用人们难以忘怀的音调全力颂扬。“人有权决定自身命运”这一时代信念。据此判断贝多芬音乐的主旋律是
A.古典主义的悲剧情结
B.文艺复兴的人文关怀
C.启蒙时代的理性精神
D.现代主义的批判意识
2017-08-08更新 | 396次组卷 | 32卷引用:第08单元 单元检测-学易试题君之K三关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