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电影的产生和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从1937年11月到1941年12月,上海的外国租界形如孤岛。一批身处“孤岛”的电影工作者排除困难,拍摄了《木兰从军》《梁红玉》《苏武牧羊》等一批广受观众欢迎的影片。这些影片意在
A.丰富电影艺术内容B.激发民众爱国救亡
C.满足社会文化需求D.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二战期间,德国将侵略波兰的战役拍成故事片,取名为《火的洗礼》,并在进攻挪威时放映,以打击其斗志,而英国则将这部电影更名为《苦难的一-幕》在国内放映,并将它作为礼物赠送给罗斯福和斯大林。1947年~1954年美国制作了几十部用于刻画美国“共产党分子”形象的电影,这些人往往是衣冠楚楚,实际上却阴险狡诈且冷酷无情。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
A.东西方存在着严重文化差异B.电影的政治功能凸显
C.电影的制作受意识形态影响D.“冷战”兴起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夏尔洛是卓别林系列作品的主角。无论是《寻子遇仙记》中不畏艰辛寻求幸福的夏尔洛,还是《摩登时代》中作为机器的奴隶精神失常的夏尔洛,人物都是包含着心酸、喜悦和忧郁、快慰。这一经典形象是
A.浪漫主义的光辉典范
B.电视艺术的登峰造极
C.西方社会的现实写照
D.悲剧作品的永恒经典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世纪,欧洲公众一般都对科学抱有敬畏之心,认为科学高不可攀。1895年电影放映机发明后,科学开始走进人们生活,报刊用大量篇幅普及科学知识,许多科普书籍成了热销书,科学发现成为知识界和政界的热门话题。这一变化表明(     
A.科技的发明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B.科学发现引发社会变革
C.科学和技术的结合推动了观念更新D.科学知识逐渐被庸俗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93年上映的德版《决战斯大林格勒》,没有华丽的特效,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剪辑。影片是一部从德国士兵视角出发,站在当时的侵略者位置进行拍摄的影片,真实地展现那个战争时期普通士兵所经历的生存与死亡的斗争、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徘徊、信仰与背叛的人性挣扎。影片意在
A.助力德俄关系的改善B.传递对战争的深层反思
C.推动欧盟一体化发展D.还原士兵们的牺牲真相
2021-08-03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艺术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20世纪30年代危机最深重的时候,美国电影童星秀兰·邓波儿在多部影片中的表演给沮丧、绝望的美国人带来了希望、勇气和乐观。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公开宣称:“只要我们有秀兰·邓波儿,我们的国家就没事。”材料主要说明了
A.电影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B.电影诞生在危机中的美国
C.电影艺术影响着社会生活
D.罗斯福借助电影实施新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889年,为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在巴黎举行了第四届世界博览会。在这届世博会上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A.法国人民去参观世博会时唱着国歌《马赛曲》
B.卡尔·本茨向人们展示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C.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咖啡馆向人们放映电影
D.人们在卢浮宫欣赏德拉克洛瓦的名画《自由引导人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二战后,苏联电影工作者通过自身对战争的参与及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深刻地意识到“孤儿和寡母的眼泪没有干”,认为呼吁和平、谴责战争应该是自己自觉的责任,于是开始打破桎梏,从新的角度切入战争。这说明,苏联电影(     
A.体现了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B.秉承了英雄主义的创作风格
C.以苏联卫国战争为主要题材D.开始从颂扬战争到反思战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21年人们把发明了总装流水线的福特看作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1936年卓别林在喜剧电影《摩登时代》里毫不客气地讽刺了福特和残酷的流水线。这一变化反映出
A.垄断下的机器大生产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B.大规模的经济危机随时可能会爆发
C.垄断组织的发展大大提高民众的生活成本D.电影艺术的繁荣要依托大众和社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