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魏孝文帝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北魏早期,祭祀以自然崇拜和女性祖先为主。孝文帝执政后改革传统祭祀制度,华夏圣君日益与北魏统治者的血缘祖先结合成为北魏政权的祖先神并与儒家先贤共同成为祭祀的主要对象。这一改变意在
A.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B.削弱鲜卑旧贵族势力
C.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D.变革传统的社会习俗
2021-05-22更新 | 990次组卷 | 22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6班)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规模融合,使这一时期的文化更趋于多元走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草原游牧民族打破了“与中国壤断土隔”的文化生态环境的疆域线,进入了与汉文化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于是,胡文化自然而然地转化为一种低势能文化……与此反观照,汉文化理所当然地成为高势能文化,并充分展现出其优胜性。胡汉文化之间的“社会距离”,产生了胡汉文化质的不相容性。……文化冲突中的对立诸面不可避免地在文化冲突中潜下改变自身原有文化心理结构,从对方吸收于己用的文化质,从而在调整、适应的过程中趋于一体化。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内迁少数民族人民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并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洛阳伽蓝记》对北魏的洛阳城有详细记载。其中说道:“自晋宋以来,号称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这主要反映了北魏
A.尚未迁都洛阳B.经济繁荣吸引南方士族北迁
C.统一促进经济的发展D.学习汉族礼仪促进社会进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庶,人物殷阜。”此段文字反映了
A.隋朝时洛阳商业盛极一时B.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恢复
C.门阀世族在中原得到发展D.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促进繁荣
2020-12-19更新 | 601次组卷 | 42卷引用:重庆市万州南京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魏前期,官员因没有固定的俸禄制度而缺乏稳定收入来源,官员之间收入严重不平衡。地方官员截断官物、搜刮掠夺、经商射利,甚至为了谋取暴利“逼民假贷”,以致严重危及统治。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孝文帝开始“置官班禄”,施行“以品第各有差”的俸禄制度。孝文帝保留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之制,同时又具体和细化了官品的区分,形成了五大阶梯的官俸差别。这一时期以帛计俸,按季发放,中央官员除了获得绢帛,中央财政还会给他们供给食料,如酒肉、谷物等。地方官员则享受“随近给公田”和“依户给俸”的待遇,即伴随均田制的推行而实行公田制度。孝文帝的俸禄改革达到了“厘整时务”的功效。

——摘编自徐研:《俸廉关系之辨——北魏官员俸禄制度及其监察机制的探析》


(1)根据材料,归纳孝文帝俸禄改革的特点及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改革影响。
7 . 《洛阳伽蓝记》成书于6世纪。书中对北魏洛阳城的佛寺及与之有关的名人铁事、奇谈异闻都有详细记载。其中说道:“自晋宋以来,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材料主要反映了:
A.国家统一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B.北魏学习汉文化促进了社会繁荣
C.北朝经济发展吸引南方士族北迁D.魏晋时期的战乱没有波及洛阳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北魏孝文帝认为,“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符合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
A.改穿汉服B.胡汉通婚C.改说汉话D.迁都洛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规定“断诸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下的官吏必须学会并使用汉语:而北魏之后的汉族政权北齐建立后,“鲜卑语复盛…...谓之国语”,士大夫“知鲜卑语、胡书”成为擢升的重要条件。据此可知,二者均有利于
A.加速民族交融进程B.缓和激化的民族矛盾
C.中国文化重心南移D.官吏考选制度合理化
2020-11-01更新 | 492次组卷 | 19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 )
A.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B.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
C.起到了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D.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
2020-08-07更新 | 130次组卷 | 30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