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张居正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居正在《陈六事书》指出,当时的官场“大言不当者,以虚声窃誉;脂书逢迎者以巧宦易容……或因一事之善,而终身借之以为资……且近来又有一种风尚:士大夫务为声称,含其职业而出位是思,于今时又为朝阳之鸣矣。”万历元年(1573年)他提出官吏考成法,说:“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考察标准是“惟也安静宜民为最,其沿袭旧套虚心矫饰……亦列下考"。考核方法是吏部逐级考核,通过询事考言,以言核事,以事核效,评定官员的勤情,定期考勤,随事考核,以一套严密的监察制度防范玩忽职守的现象。张居正在考察中裁撒了冗员,奖励贤能,官员们“不敢饰非,政体为肃"。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张居正指出当时官场有哪些不正之风?针对这些问题,张居正在“官吏考成法"中提出了哪些主张?
(2)依据材料,分析“官吏考成法"为什么使当时的官员们“不敢饰非"?
2021-08-1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16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居正,明朝中后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隆庆六年(1572年)至万历十年(1582年)间担任内阁首辅,曾上奏《辛未会试程策》,阐述他的治国思想,成为其日后在万历年间改革的蓝本。他主张国家治理“随时制宜”,强调为国立政,首要在于“安民”。他既主张皇帝必须重新树立朝廷的权威与君主之威,又强调严厉整肃群臣的贪腐怠政。他主张官员的任用或罢免、奖赏与惩罚,应重视其实才与政绩,不为资历资格所限。对于边患侵扰问题,他提出了加强武备、整顿边防、奖励军功、转弱为强的战略。在张居正着手改革的时代,清除官场积弊,官员怠政、腐败等问题得到改善,使得万历年间的政府行政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破格启用大批人才,解决了明朝选拔官员的负面危害,改革卓有成效,促进了“万历中兴”形成。

——摘编自李天石《张居正行政伦理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居正的治国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居正的治国思想。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居正,嘉靖年间进士,1572年任内阁首辅。张居正深感大明江山如同“将圮而未圮”之室,“其外窿然,而中则蠹矣”。于是,他针对官场上无视法纪、上下因循苟且、遇事推诿的作风进行改革,根据事情的大小、缓急,定出时限,延误者受到究治,进行整顿。他在大同、甘肃等边外之地设置互市,听令内地商人赴边贸易;他经常就边疆镇守和防御之事和部将商榷讨论,给与专断之便,并让地方官员配合,“动无掣肘”,故能边境晏然。他启用潘季驯治理黄河、淮河、运河,很快,“数十年弃地,转为耕桑”,黄河得到治理,漕船可以直达北京。张居正面对官僚和缙绅地主的反对,下令清查全国土地,凡勋戚庄园、民田等,一律丈量。并在清查土地的基础上,推行“一条鞭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居正改革的积极作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初年的赋役制度主要沿袭了前代的赋税制度。在这样的赋役制度下,本应承担较多赋役的地方豪强为了逃避田赋和徭役,便通过勾结地方官员,隐匿人口、伪造文书、修改田则。随着地方贪腐之风日盛,田地被富豪不断兼并,贫苦农民无田却承担重赋,整个国家财政根基受到侵蚀,底层矛盾也不断激化。为应对严峻的社会形势,张居正推行了一条鞭法,主要内容有:第一,“赋税合并”,即将徭役跟税收合二为一。第二,“摊派到家”,赋税或徭役直接面向人民。第三,“白银征收”,所有的赋税或徭役均以白银的形式由国家接收。第四,“直收直运”,一切金银均由国家派专人收取。一条鞭法推动中国古代传统的财政税收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摘编自王人骏、赵海月《税制改革与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中期赋税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中期赋税制度改革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张居正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掌握中枢大权之后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万历元年,他提出“考成法”,加强对官员的考察。考察的方法,是逐级考核。内阁稽查六科,六科稽查六部,都察院及六部稽查巡抚、巡按,抚、按考察地方官员。此外,建立了随事考成的制度,要求各衙门将逐日的章奏登记,立文册两本,一送六科,一送内阁,实行一件,注销一件,每年每月针对事情的完成程度加以考察。张居正竭力整饬边防,派戚继光在蓟镇整顿防务,修筑边墙,派名将李成梁防守辽东。裁减冗官冗费,甚至要求皇室节省开支,积极清理历年拖欠的税赋。重新清丈全国土地。从万历六年到万历十一年,清丈基本结束。清丈后的田地总量,比弘治时期的田地总量多了300万顷。推行“一条鞭法”的赋役改革。一条鞭法的实质,是赋役合并、一概折银,由地方官直接征收。它使原先繁多的杂税归于一条,又将原先按丁征收的役改由丁、田分担。


万历十年六月,张居正病死。此时,户部太仓储银超过600万两,京师储粮达700万石,是隆庆年间的三倍。“海内肃清”,边疆稳定。万历十二年,神宗下令查抄张居正家。张居正的改革措施也多被中止。

——摘编自社会科学院《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居正改革的意义。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代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在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革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明朝中后期,皇室奢侈之风遍行,兴建行宫,个人消费支出急剧增加,导致国库空虚,财政困窘。同时,为了稳固政权,朝廷不断扩增军队,国防支出也随之大幅上升。明英宗之后,皇帝怠政,宦官专权,操纵朝政,官场污浊。皇帝经常带头掠夺地产,大量设置皇庄,官僚和缙绅也纷纷效仿,通过各种手段兼并大量土地。而此时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在全国已形成庞大的商业网络。“一条鞭法”施行之初,改变了当时混乱不均的赋役制度,简化了赋役的项目和征收手续,减少了农民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一条鞭法”是中国赋税史上一次重大改革,尤其是其在人头税的消除方面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田赋制度的发展,以及清朝的“摊丁入亩”制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一条鞭法”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各种限制,再加上本身改革不彻底等固有缺陷,行之不久即告失败。

——摘编自丁晓燕《“一条鞭法”对当前税制改革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
2022-05-24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72年,年仅12岁的明神宗即位,张居正成为内阁首辅。面对当时政治上纲纪废弛、贪污盛行,经济上入不敷出、国困民穷的状况,张居止开启了涵盖史治、理财、学风、边政、治河、漕运等各个方面的改革,重点是政治上的考成法和经济上的丈量田亩、推行“一条鞭法”。张居正首推考成法,以雷霆之力整肃官场,稽查政令执行情况,设定完成期限,严肃查处政令延误现象,并将奉行朝廷政令情况作为官吏考核的依据;针对当时土地兼并严重,豪强利用种种特权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徭役,把负担变相转嫁到贫民身上的状况,张居正通令丈量全国田亩,按照土地实际占有情况征收田赋,严惩隐瞒田地之罪,丈量后全国田数有七百多万顷。在此基础上,张居正将海瑞等人在南方试行的“一条鞭法”在全国推行,把原来按照户、丁派役的方法改变为按照丁、粮派役,将名目繁多的各种杂税、力役归入田赋,按田亩核算,并折算成银两统一征收,差役由政府以银雇人充当。

——摘编自刘洪强《大明“救时之相”张居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居正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居正改革收到的成效。
2022-03-20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2届高三预测密卷(一)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明代驿递是官方的主要交通制度,从北京到各省的交通要道都设有驿站,负责供应来往官员的吃、住、夫役、和车马等交通工具。这些负担分摊给就近的劳动人民。明初驿站有严格规定,非有军务和国家大事,不得发给勘合(印信)乘驿。这些章程到明后期已经名存实亡,兵部和各省抚按随意填发印信送人情,一张印信使用终身,或是辗转相赠。官员住在驿站,百般需索,捕人掠盗骚扰不已成为酷虐的暴政。张居正于万历三年(公元1575)颁发通令,任何官员非军国大事一概不准领取通行的印信,同时又大力削减驿站的供应,违章擅用驿站官员,严加惩治,概不手软。纵子驰驿的甘肃巡抚侯东莱,太原府的官员,太仆寺的大僚等都因此被纠劾,受到惩罚。从此以后官员们乘舟车、住客店与一般旅行一样,自行负担旅费,多年积弊被扫除了,“小民欢呼歌诵”。

——摘编自《中国古代改革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张居正驿递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张居正驿递改革的意义。
2022-02-26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20届高三零诊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中后期,以农民与地主之间的阶级矛盾为主的社会矛盾空前尖锐,社会各阶层对立日益严重,农业作为封建王朝经济支柱产业已是风雨飘摇。这些都源于封建土地所有制下日益加剧的土地兼并与集中。……张居正的改革从土地改革开始,涉及税赋、农商、吏治等多个方面。

1582年,张居正去世当年,朝廷库存余粮可满足九年之需;中央与地方的国库存银超过1000万两白银。与此同时,农村富余人口进入城市填补了工商业发展所需劳动力空缺,农业经济发展又推动了城市商品社会的形成,加上货币地租的出现,这些都符合和有利于封建社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客观事实。但改革只是统治集团为延缓王朝衰亡而不得已作出的暂时性利益让步,未能从根本上撼动已不适合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封建体制。

——摘编自锁强一《张居正的经济改革思想与措施》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张居正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改革的影响。
2022-01-0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2届高三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