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万历年间,面对明朝中期以来社会危机的不断加深,大学士张居正对明王朝的政治、财政、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改革。他执政不久就颁布推行了“考成法”,建立有效的官吏考核考绩制度,使朝廷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他任首辅期间加强了“内修守备”方面的工作,将边防军事落之实处,行之有效在他执政时期及其后的二三十年间,北边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万历六年,张居正任用潘季驯督修黄河,加强对黄河的治理,有效地抑制了黄河泛滥,使漕运畅通,同时使多年弃田变为良田。张居正将财政改革的重点放在整顿赋役上,首先是清丈土地万历九年,全国土地丈量基本结束,效果显著。在清丈土地的同时,张居正还着手将嘉靖以来已在一些地方试行并取得成效的赋役征收办法即一条鞭法逐步推行于全国其他地区。通过张居正一系列的改革,使明王朝的统治一度出现中兴的景象。

——摘编自《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居正改革的历史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居正,嘉靖年间进士,1572年任内阁首辅。张居正深感大明江山如同“将圮而未圮”之室,“其外窿然,而中则蠹矣”。于是,他针对官场上无视法纪、上下因循苟且、遇事推诿的作风进行改革,根据事情的大小、缓急,定出时限,延误者受到究治,进行整顿。他在大同、甘肃等边外之地设置互市,听令内地商人赴边贸易;他经常就边疆镇守和防御之事和部将商榷讨论,给与专断之便,并让地方官员配合,“动无掣肘”,故能边境晏然。他启用潘季驯治理黄河、淮河、运河,很快,“数十年弃地,转为耕桑”,黄河得到治理,漕船可以直达北京。张居正面对官僚和缙绅地主的反对,下令清查全国土地,凡勋戚庄园、民田等,一律丈量。并在清查土地的基础上,推行“一条鞭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居正改革的积极作用。
21-22高二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万历初年(1573年)开始,张居正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推行以“考成法”为中心的政治改革,凡是六部、都察院等中央政府部门、监察机关,把朝廷政令转发给地方政府,根据事务的缓急程度及路程的距离远近规定相应的处理程序与时间限制,把拟办的公事分门别类进行登记,并按照进度每月办理注销手续。同时,必须另外编制两本文册,一份送六科备案跟踪进度,一份送内阁考查。六科收到文册之后要逐一核查,核查完毕,在下个月陆续完销表明处理完毕。如果查明有公文拖延处理或期满不实的情况,则应立即上报内阁,同时责令地方政府从严查处。若期间有官员不按规定执行,则必须究其责任子以惩处。每月、每半年、每年都需要总结考核一次,直到所有登记在簿的事件已处理完毕。

——摘编自刘贞孜《万历初期张居正政治改革实践论析》


(1)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政治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政治改革的影响。
2022-04-11更新 | 134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冲刺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居正,明朝中后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隆庆六年(1572年)至万历十年(1582年)间担任内阁首辅,曾上奏《辛未会试程策》,阐述他的治国思想,成为其日后在万历年间改革的蓝本。他主张国家治理“随时制宜”,强调为国立政,首要在于“安民”。他既主张皇帝必须重新树立朝廷的权威与君主之威,又强调严厉整肃群臣的贪腐怠政。他主张官员的任用或罢免、奖赏与惩罚,应重视其实才与政绩,不为资历资格所限。对于边患侵扰问题,他提出了加强武备、整顿边防、奖励军功、转弱为强的战略。在张居正着手改革的时代,清除官场积弊,官员怠政、腐败等问题得到改善,使得万历年间的政府行政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破格启用大批人才,解决了明朝选拔官员的负面危害,改革卓有成效,促进了“万历中兴”形成。

——摘编自李天石《张居正行政伦理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居正的治国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居正的治国思想。
5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户籍制度萌芽于商朝,据殷商墟|、辞中记载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使大量的人丁民户时时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唐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徭役来源日益枯竭,为了解决危机,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从此。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节选自《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考》


(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其演变的原因。
2017-09-08更新 | 565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7届广东省肇庆市高三上期第一次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整个明代,赐服的等级分为几等。《明史·舆服志》:“赐蟒,文武一品官所不易得也。单蟒面皆斜向,坐蟒则正向,尤贵”。荆州博物馆藏有一幅张居正坐像,所穿的赐服蟒图案,就是坐蟒形象。张居正的“坐蟒形象”是基于他(   
A.文武双全B.忠于皇权C.经邦济世D.选贤任能
2023-04-1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张居正改革的核心在财政,是一个半世纪赋役改革的延续。这一改革表现在他一步到位的改革思想:清丈田粮,赋役合一、统一计银征税,从而重构了一个新的财政体系,意味着明朝对于之前的以实物征收与力役征发为主的财政体系,朝向以白银为主的财政体系急剧转型,由此建立了白银为主币的货币体系,中国的白银经济自此开端,一直持续至1935年。这种基本的制度变迁瓦解了明朝前期的财政体系,也瓦解了明朝前期的社会基层组织结构乃至明前期国家对整个社会的治理机制。

——万明《传统国家近代转型的开端:张居正改革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财政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财政改革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史·食货志》:“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货,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枆。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法。”下列有关一条变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条鞭法主要解决封建国家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B.一条鞭法“按亩征收”的特质使大部分的农民减轻了负担
C.一条鞭法之最大特色为“役归于地”,使得“逐末者千金,而手不沾一役”
D.一条鞭法明文规定税以银征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明朝景泰元年(1450年),以边事孔棘,令天下纳粟、纳马者入监读书,限千人止,后纳银也可入监。万历三年(1575年),张居正认为方今急务,惟在正人心、明学求,奏请明神宗取消景泰以来的做法,并考核现有生员,学业期满,文理不通的发充胥吏或罢黜为民。张居正的这一举措(     
A.解决了明代选官制度的积弊B.放松了对士人人身控制
C.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D.透露了经世致用的意识
2023-10-23更新 | 61次组卷 | 48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72年明神宗十岁继位,次年改元万历。同年,张居正成为明皇朝最有权势的内阁首辅。史称:“帝虚己委居正,居正亦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中外想望丰采。”正是凭借着这样的权势,张居正对明朝旧政积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新。前五年着重从政治上整顿官府和吏治,后五年重点转向经济改革。为了改变吏治腐败和因循敷衍的官场恶习,张居正创立了“考成法”,用以考核官吏的政绩。“考成法”规定评判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以“安静宜民者”为上,“沿袭旧套虚心矫饰者”列下考。其方法是逐级考核,包括月考、岁考,建立起严密的考核制度。万历九年,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一条鞭法:将赋役以及土贡方物等杂征皆合并为一项,一律征银,按人丁和田亩分摊;赋役额数以州县为单位,原有赋役额不准减少;赋役额由地方官直接征收。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九个月后,明神宗下诏削去张居正的官秩,并抄了他的家。张居正的改革成果也大多付之东流。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推行新政的目的。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一条鞭法的历史进步性及改革失败的根本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