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张居正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下图为明朝“一条鞭法”构架图,据此可知,一条鞭法(     
A.彻底改变了明朝的衰败之势B.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C.促使“三冗两积”有所改善D.标志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2023-11-0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明代万历之前,一条鞭法已经在南方的部分地区施行,在江西、浙江、南直隶、广东广西、福建都较为成功。万历九年,张居正将“一条鞭法”推广到全国。后来,有学者对其研究时发现,一条鞭法在北方推广遭到了强烈的抵制。该学者意在说明(       
A.政策的制定需要因地制宜B.一条鞭法未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北方地区中央控制力缺失D.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影响政策推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万历元年,张居正奏请实施考成法,要求每个衙门将要考查项目制成两本相同的簿册,一本送各部门备注,每落实一件注销一件,如有积欠未清之事,由该部门具奏候旨,另一本送朝廷内阁查考。此项改革举措的直接意图在于(       
A.完善上计制度,监察百官B.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
C.突出内阁地位,赏罚官员D.加强官吏考核,整顿吏治
4 . 明中叶的一条鞭法改革解决了赋税制度的两大核心问题,即实现了赋役征收的定额化和课税客体的标准化与统一化,解决了州县里胥随意征派赋役的弊病。材料意在强调这一改革 (     
A.使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B.扩大了赋税征收的范围
C.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D.使人民的负担有所减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中期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多数土地集中在豪强手中,农民因贫苦而逃亡,甚至起义。此外,因为统治阶级的腐败,国库亏空,财政紧缩。面对这样的危局,公元1581年,首辅张居正在清丈土地的基础上,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以挽救明朝的统治。

材料二   雍正帝即位后,实行摊丁入亩。摊丁入亩总体上延续了一条鞭法的做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赋税.称为“地丁银”。这一做法取消了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较为彻底地完成了我国历史上赋役合并和纳税方式的转变。理论上,无地者无需纳税,多地者多纳税,将以前贫者所需缴纳的部分赋税转嫁给了富豪权贵。其实施后,全国人口总数快速上涨.税源也得以稳定。但摊丁入亩本质上仍然是加强封建王朝统治的工具,无法真正改善平民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在实施过程中,各种赋税一律被摊入田赋,人民的负担根本没有得到减轻,甚至有所增加。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沈露璐《两税法研究——条鞭法和摊丁入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朝中期实施一条鞭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相较于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的进步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实施的共同影响。
2022-12-14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选科调研第二次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张居正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掌握中枢大权之后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万历元年,他提出“考成法”,加强对官员的考察。考察的方法,是逐级考核。内阁稽查六科,六科稽查六部,都察院及六部稽查巡抚、巡按,抚、按考察地方官员。此外,建立了随事考成的制度,要求各衙门将逐日的章奏登记,立文册两本,一送六科,一送内阁,实行一件,注销一件,每年每月针对事情的完成程度加以考察。张居正竭力整饬边防,派戚继光在蓟镇整顿防务,修筑边墙,派名将李成梁防守辽东。裁减冗官冗费,甚至要求皇室节省开支,积极清理历年拖欠的税赋。重新清丈全国土地。从万历六年到万历十一年,清丈基本结束。清丈后的田地总量,比弘治时期的田地总量多了300万顷。推行“一条鞭法”的赋役改革。一条鞭法的实质,是赋役合并、一概折银,由地方官直接征收。它使原先繁多的杂税归于一条,又将原先按丁征收的役改由丁、田分担。


万历十年六月,张居正病死。此时,户部太仓储银超过600万两,京师储粮达700万石,是隆庆年间的三倍。“海内肃清”,边疆稳定。万历十二年,神宗下令查抄张居正家。张居正的改革措施也多被中止。

——摘编自社会科学院《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居正改革的意义。
7 . 张居正《看详户部进呈揭帖疏》中说:“量入以为出,计三年所入,必积有一年之余,而后可以待非常之事,无匮乏之虞……一切无益之费,可省者省之。无功之赏,可罢者罢之。务使岁入之数,常多于所出。”以上材料表明张居正意图(     
A.整肃吏治,加强考核B.裁减开支,节省费用
C.清丈土地,抑制兼并D.筹集经费,远洋航行
8 .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张居正改革
(1)背景: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府库空虚,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________不断加深。1572年,________即位,________出任内阁首辅,进行改革。

(2)内容:大力整肃吏治,加强________,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
(3)结果:________辅政十年,国家财政收入增加,________相对缓和,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但他死后,除一条鞭法外,其他改革几乎全部被废止。
2022-06-06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课前案)
9 . 隆庆六年(1572年),张居正上台后,面对土地强权、财政赤字等问题,下令在全国各地清丈土地,重新编制鱼鳞图册,图册详载每块土地的编号、田主姓名和亩数等,并将各地的赋税和劳役,平均分摊到实际占有的土地上,这些改革举措
A.成功解决了土地兼并的痼疾B.有利于缓解有产无税的弊病
C.极大助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D.使大量无地农民成为自耕农
10 . 万历元年(1573年)至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任神宗朝内阁首辅,与张居正同时在内阁的阁臣先后有五人,都是由张居正疏荐入阁的。万历六年(1578年),张居正南归葬父,神宗命次辅吕调阳等“有大事勿得专决,仍驰骤之江陵听先生(张居正)处分”。这表明当时
A.内阁操纵选官大权B.内阁行政效率较低
C.内阁首辅权力极大D.皇权受到内阁制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