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张居正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整个明代,赐服的等级分为几等。《明史·舆服志》:“赐蟒,文武一品官所不易得也。单蟒面皆斜向,坐蟒则正向,尤贵”。荆州博物馆藏有一幅张居正坐像,所穿的赐服蟒图案,就是坐蟒形象。张居正的“坐蟒形象”是基于他(   
A.文武双全B.忠于皇权C.经邦济世D.选贤任能
2023-04-1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张居正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掌握中枢大权之后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万历元年,他提出“考成法”,加强对官员的考察。考察的方法,是逐级考核。内阁稽查六科,六科稽查六部,都察院及六部稽查巡抚、巡按,抚、按考察地方官员。此外,建立了随事考成的制度,要求各衙门将逐日的章奏登记,立文册两本,一送六科,一送内阁,实行一件,注销一件,每年每月针对事情的完成程度加以考察。张居正竭力整饬边防,派戚继光在蓟镇整顿防务,修筑边墙,派名将李成梁防守辽东。裁减冗官冗费,甚至要求皇室节省开支,积极清理历年拖欠的税赋。重新清丈全国土地。从万历六年到万历十一年,清丈基本结束。清丈后的田地总量,比弘治时期的田地总量多了300万顷。推行“一条鞭法”的赋役改革。一条鞭法的实质,是赋役合并、一概折银,由地方官直接征收。它使原先繁多的杂税归于一条,又将原先按丁征收的役改由丁、田分担。


万历十年六月,张居正病死。此时,户部太仓储银超过600万两,京师储粮达700万石,是隆庆年间的三倍。“海内肃清”,边疆稳定。万历十二年,神宗下令查抄张居正家。张居正的改革措施也多被中止。

——摘编自社会科学院《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居正改革的意义。
3 . 张居正《看详户部进呈揭帖疏》中说:“量入以为出,计三年所入,必积有一年之余,而后可以待非常之事,无匮乏之虞……一切无益之费,可省者省之。无功之赏,可罢者罢之。务使岁入之数,常多于所出。”以上材料表明张居正意图(     
A.整肃吏治,加强考核B.裁减开支,节省费用
C.清丈土地,抑制兼并D.筹集经费,远洋航行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代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在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革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明朝中后期,皇室奢侈之风遍行,兴建行宫,个人消费支出急剧增加,导致国库空虚,财政困窘。同时,为了稳固政权,朝廷不断扩增军队,国防支出也随之大幅上升。明英宗之后,皇帝怠政,宦官专权,操纵朝政,官场污浊。皇帝经常带头掠夺地产,大量设置皇庄,官僚和缙绅也纷纷效仿,通过各种手段兼并大量土地。而此时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在全国已形成庞大的商业网络。“一条鞭法”施行之初,改变了当时混乱不均的赋役制度,简化了赋役的项目和征收手续,减少了农民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一条鞭法”是中国赋税史上一次重大改革,尤其是其在人头税的消除方面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田赋制度的发展,以及清朝的“摊丁入亩”制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一条鞭法”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各种限制,再加上本身改革不彻底等固有缺陷,行之不久即告失败。

——摘编自丁晓燕《“一条鞭法”对当前税制改革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
2022-05-24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隆庆六年(1572年),张居正上台后,面对土地强权、财政赤字等问题,下令在全国各地清丈土地,重新编制鱼鳞图册,图册详载每块土地的编号、田主姓名和亩数等,并将各地的赋税和劳役,平均分摊到实际占有的土地上,这些改革举措
A.成功解决了土地兼并的痼疾B.有利于缓解有产无税的弊病
C.极大助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D.使大量无地农民成为自耕农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万历初年,雇佣劳动广泛使用,货币地租逐渐盛行,“风俗侈靡,官民服舍﹐俱无限制”,“或越礼犯分而恬不知畏”。嘉靖(1552年)以来,当国者或“政以贿成”,或“务一切姑息之政”,“吏不恤民,驱而为盗”,而“边事久废”,“岁入不能充岁出之半”,国匮民穷。隆庆二年(1568年)到隆庆三年(1569年),国家的预算是收入250万两白银,而支出超过400万两白银。到万历初期,国家的财政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张居正当政后,在吏治、财税、民族关系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其改革措施不可避免地损害了官僚贵族、地主豪绅的现实利益,也没有把地主多占的土地分给无地的农民。张居正生前声名显赫,然而其病逝后不久,明神宗就对其进行了彻底清算﹐废除了改革,最后落了个人亡政息的结果。

——改编自袁穗仁《论张居正改革的历史借鉴》等


(1)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改革失败的原因。
7 . 万历元年(1573年)至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任神宗朝内阁首辅,与张居正同时在内阁的阁臣先后有五人,都是由张居正疏荐入阁的。万历六年(1578年),张居正南归葬父,神宗命次辅吕调阳等“有大事勿得专决,仍驰骤之江陵听先生(张居正)处分”。这表明当时
A.内阁操纵选官大权B.内阁行政效率较低
C.内阁首辅权力极大D.皇权受到内阁制约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建国伊始,大量官田的存在,导致洪武以来就产生了所谓“江南重赋”的问题,而且这些税负大多落在小农头上。地主豪绅大肆兼并官田,并采取“以官作民”的伎俩,使“田居富室,粮坐下户”。江南财富再分配矛盾逐步激化。明宣德四年(9年),宣常下诏江南官田改料减征,每亩减十之二三至周忱为江南巡抚时,实行“里甲锥”制度,把原本应接户征收的里甲费用“十之二三”抑之于田粮,并征收白银。摊丁入地折银征收的改革,封建国家对人手控制已无关紧要,万历以后各地里甲大多转变为以“缉捕奸盗”为主要职责的保甲。改革使大批劳动力人手从非生产性徭役劳作中解脱出来,转向生产劳动。改革中“富商大贾……赀或累万计,而竟以无田幸免(徭役)”,商人遂不再买田。资本因而向城镇集中,产生了一批富商大贾,群体性经商成风,出现了徽商、晋商。粤商等资本雄厚的商帮。他们从事棉,丝织品和盐等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在国内形成了江南,珠江三角洲,华北等经贸区。海禁的局部开放,外商纷纷来华贸易,“白银大量涌入,通过丝银外贸结构,完成了与世界的链接”。

——摘编自唐文基(明代赋役制度改革和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赋役制度改革首先从江南开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赋役制度改革对江南社会转型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581年,张居正进行改革,将田赋、徭役和杂税并成一条,折成银两征收。在1592年直隶宛平县的徭役定额统计中,却出现了如下信息。由此可知
徭赋募役编银实役编银与养马编银
征收数额(银/两)3541.81492.814931.4
征收方式政府征银后不雇人服役政府征银并雇人服役政府下发徭役给人户(由头役和帖户组成),头役负责承担徭役,政府核定所需银两,头户自行向帖户收讨

A.农业生产时间得到了保证B.政府对民众的控制仍然存在
C.民众承受官府沉重的剥削D.一条鞭法并未真正付诸实施
2022-04-14更新 | 33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届高三专家联测卷(五)文综历史试题
21-22高二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万历初年(1573年)开始,张居正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推行以“考成法”为中心的政治改革,凡是六部、都察院等中央政府部门、监察机关,把朝廷政令转发给地方政府,根据事务的缓急程度及路程的距离远近规定相应的处理程序与时间限制,把拟办的公事分门别类进行登记,并按照进度每月办理注销手续。同时,必须另外编制两本文册,一份送六科备案跟踪进度,一份送内阁考查。六科收到文册之后要逐一核查,核查完毕,在下个月陆续完销表明处理完毕。如果查明有公文拖延处理或期满不实的情况,则应立即上报内阁,同时责令地方政府从严查处。若期间有官员不按规定执行,则必须究其责任子以惩处。每月、每半年、每年都需要总结考核一次,直到所有登记在簿的事件已处理完毕。

——摘编自刘贞孜《万历初期张居正政治改革实践论析》


(1)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政治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政治改革的影响。
2022-04-11更新 | 12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