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张居正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中叶,由于土地兼并、隐漏,人口逃亡流失,户田二籍混乱失真,“豪民有田无粮,穷民摊派受病”,朝廷控制的田亩、人丁日益缩短,财源枯竭,所谓“私家日富,公室日贫,国匮民穷,病实在此”。针对这种弊端,张居正于万历六年(1578年)对“天下田亩通行丈量”,结果查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多达300万顷。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规定:把田赋、原先按户丁征派的力役和其他各种名目的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计亩征银”;官府用取代力役的丁银雇人服役;取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官府收解。一条鞭法的推行,“一举而官民积重之弊皆反(饭)”,成效立见。

——摘编自曹大为《评张居正改革》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条鞭法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一条鞭法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万历年间,面对明朝中期以来社会危机的不断加深,大学士张居正对明王朝的政治、财政、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改革。他执政不久就颁布推行了“考成法”,建立有效的官吏考核考绩制度,使朝廷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他任首辅期间加强了“内修守备”方面的工作,将边防军事落之实处,行之有效在他执政时期及其后的二三十年间,北边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万历六年,张居正任用潘季驯督修黄河,加强对黄河的治理,有效地抑制了黄河泛滥,使漕运畅通,同时使多年弃田变为良田。张居正将财政改革的重点放在整顿赋役上,首先是清丈土地万历九年,全国土地丈量基本结束,效果显著。在清丈土地的同时,张居正还着手将嘉靖以来已在一些地方试行并取得成效的赋役征收办法即一条鞭法逐步推行于全国其他地区。通过张居正一系列的改革,使明王朝的统治一度出现中兴的景象。

——摘编自《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居正改革的历史作用。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万历年(1581年)张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

1)田赋折银征收。田赋中除政府所需要征收的米、麦等实物外,其余所有实物均折银征收。

2)徭役折银上纳。所有名目的役,皆折成银两。原来各种名目的徭役主要由人丁负担,现在政为按人丁和田粮两者派。至于推派的比例,各地差异较大,但不管程度如何,徭役摊入田亩成为一种趋势。改革后的徭役负担,由官府雇人承应。

3)赋、徭合并征收。将田赋银和由丁、田共同承担的榣役银合并征收。直接交与地方府,即“丁、粮皆输于官。”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一条鞭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条鞭法”的作用。
2021-06-2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一开始就着手整顿财政,“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役、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颁行天下。”……张居正认为“治理之道莫急于安民生,安民之要,惟在于核吏治”,于万历元年(1573年)以“考成法”考核官员的政绩,形成了“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的政治局面。万历五年,从整顿土地、户口实数入手,抑制土地兼并和人口流失现象,均平赋役。同时,实行一条鞭法,减轻农民负担。

——摘编自王晓如、姬炎隆(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主要内容比较》

材料二   (张居正)及揽大政,登首辅,慨然有任天下之志。十年来海内肃清。用李成梁、戚继光,委以北边,壤地千里,荒外警南。蛮累世负国者,次第遣将削平之。力筹富国,太仓粟可支十年,同寺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抑近幸,严考成,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一时治绩炳然。

——摘自【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


(1)指出材料一中两人推进变法改革的不同策略,并说明其改革目的的相同之处。
(2)结合材料一、二.对材料二中张居正“治绩炳然”加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