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洲宗教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耳曼派神秘主义者的理论学说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思想的渊源之一。他们认为,用经验的方法或逻辑的方法不能认识真理和达到幸福的生活。只有通过直接的“启示”或“灵感”,通过心灵与最高的神的本原直接融合,才能认识真理。从12世纪起,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形成风靡全欧的异端浪潮,其中尤以法国的阿尔比派为著。阿尔比派运动发生于12世纪中叶法国南方城市的下层群众之中,以阿尔比城为中心。阿尔比派又分为两派:一派是华尔多派,一派是纯洁派。由于阿尔比异端两个派别都反对正宗教会和封建秩序,教皇于1209年组织十字军对他们进行征讨,部分阿尔比派信徒躲进皮埃蒙特的山林,在那儿一直生存到16世纪,当时他们被卷进新教改革的洪流,并把自己看作是宗教改革的先驱者。

——摘编自李平晔《人的发现-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宗教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2022-05-01更新 | 176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早在亨利改革之前,英国著名的神学家威克里夫就主张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建立由国王统治的国家教会。自1529年起亨利八世通过国会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先后剥夺了教皇在英国对教士的提名权、教廷司法权等权力。1534年通过的“至尊法案”重申王权至上,确立了英王对国家及教会都拥有绝对之主权,更名英国教会为“英国国家教会”。1539年宣布废除修道院制度,没收修道院士地,一部分收入归国有,一部分赏赐给亲信和大贵族,一部分出卖,从而缓解了财政危机,而且使得一个支持宗教改革的既得利益集团形成。通过宗教改革,亨利八世还强化了自己的专制权力,使得英格兰的王权达到了自1215年《大宪章》颁布以来的最高点。

——摘编自李强《英国走出中世纪——以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闵采尔(14891525年)生于德国中部施托尔堡一个手工业者的家庭。1519年,他结识了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的初期,闵采尔曾支持路德的宗教观点。但当他在农民、工人中传道,深切了解到群众的疾苦,并理解了群众的革命要求后,就坚决地和马丁·路德分道扬镳了。他号召人民以暴力手段建立“千载天国”。恩格斯指出:“闵采尔所了解的天国不是别的,只不过是没有阶级差别,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高高在上和社会成员作对的国家政权的一种社会而已”,“自闵采尔以后,在每一次的民众大骚乱中都出现这种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直到它渐渐与现代无产阶级运动合流为止”。闵采尔联络各地的革命教派,组织“基督教同盟”,发动人们对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作坚决斗争,闵采尔的革命活动对促进德国农民战争的爆发起了很大作用。

——摘编自杭州大学历史系《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闵采尔与马丁·路德分道扬镳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闵采尔领导的革命活动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发轫于16世纪英国守利八世的宗教改革是欧洲天主教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与欧洲众多国家宗教改革又有所不同。亨利八世改革最重要的两项内容就是“王法”的颁布和解散修道院教财还俗行动,1534年年末,议会颁布了“至尊法蒙”,郑重宣布亨利八世是英格兰天主教会的最高领袖,拥有决定宗教事务的权力和权威,可派随员巡视并纠正各种弊端。“王法”的颁布,标志着英国与罗马教廷彻底决裂。它从法律上确立了英王在英格兰最高领的地位,使英格兰实现政教合一,也使罗马在不列的特权被彻底粉碎。在经济上,1536年和1539年国王通过议会的两次决议蒙,解散所有的修道院,并将其土地和财产全部收归国有,在经济上给罗马教会以沉重打击,并摧毁了教皇最后的避风港。亨利八世在大张旗鼓地进行反罗马教皇的宗教改革运动的同时,又极力维护天主教的教义、礼仪和制度,对不受其控制的宗教改革活动分子予以敌视和打击,并处死了一些过激的新教改革分子,表现出对天主教难以割舍的情。

——摘编自《浅谈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特点及其根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享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影响。
2020-07-12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亨利八世时期,英国议会相继通过了《至尊法案》《取缔分歧意见六条教法案》等重要法案,英国国教正式确立,建立起“没有教皇的天主教国家”。政府总计封闭男女修道院718所,遣散僧侣修女8000余人,国王凭空获利142万英镑。修道院曾拥有的向英格兰、威尔士各教区举荐2/5的圣职候选人的权力也转归国王所有。礼拜堂和追思弥撒制度相继废除,遗赠物自然而然转归到了国王手中。公会兄弟会财产被没收,国王只给予公会成员一定的管理职责,没有所有权。

——摘编自贺瑞《关于亨利八世时期的王权》

材料二   甲午战争的失败, 深深刺痛了中国人因循守旧和麻木的神经,并在事实上直接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突变。 甲午战争不仅促成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更重要的是让当时中国的政治精英同时意识到了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极端重要性。

——摘编自孙军《试论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三   1931年到1945年间中国人民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是空前的、也是高度自觉的。此前,帝国主义在中国建租界,中国的关税司法自主权受到破坏,但是人们还没产生强烈的仇恨感,也没有立即将其驱逐出境的行动,对国家主权完整的认识还不深刻。但是,日本帝国主义破坏的不仅仅是主权的完整,而是在掠夺中华民族生存的根基——领土。民族危亡激发了人民群众对于民族国家的强烈认同,并且奋力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同时,中国在反对法西斯主义的国际舞台上,通过全国人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斗争,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地位,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援助。

——摘编自宋黎明《中华民族认同与全民抗战》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内容及其对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意识在甲午战争之后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发展。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国家意识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加尔文认为教会不可能救世赎罪,上帝早已预定了一切。得救与否由上帝决定,最重要的不是因信称义,而是坚持圣洁的生活。加尔文鼓励经商致富、放贷取利,认为正当的经济活动是增加上帝荣耀的一种途径。

——根据维基百科摘编

材料二 马丁·路德神学思想强调: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他认为一个人应该通过虔诚的信仰来获得免罪,达到“灵魂得救”,而虔诚的信仰来自崇敬上帝和对于《圣经》的心领神会;他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和上帝交往,不须通过教会和教士的媒介;否认需要履行种种“圣礼”,即教会规定的一套繁缛的礼拜仪式、朝拜圣地以及向教会输赠等“善行”,来实现自己的信仰。

——根据维基百科摘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加尔文和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上的异同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宗教改革的实质。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7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德意志)“所在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1520年)

材料二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材料三恩格斯说:“在路德遭到失败的地方,加尔文却获得了胜利……加尔文的教会的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的地方,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依然从属于君王、主教和领主吗?当德国的路德教变成诸侯手中驯服的工具的时候,加尔文教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加尔文改革“获得了胜利”的原因。

2018-04-01更新 | 159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宗教改革极大冲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天主教会宣称,人若要得救。必须以教会为中介……

诸侯们几乎都从路德的理论中读出了政府权力和威信的扩张。一个在德意志的一个小角落里进行的宗教研究,竟然和许多群体的利益及其热望联系在一起。

——摘编自(美)约翰·巴克勒《西方社会史》等著作

材料二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身,正如……所写的:“义人等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思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

材料三“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从经济、政治和思想方面归纳罗马教廷与德意志社会的矛盾。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指出两人的基本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人改革主张中的相同之处。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伟大的宗教改革使得互不了解的各国人民突然接近起来,并且通过新的共同信仰,紧密联合在一起。维登堡大学教授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系统阐发了宗教改革的主张,得到大多数师生的支持。该大学的自由教育吸引了布鲁诺前往。加尔文在巴黎大学受过严格的思想训练,他的《基督教原理》被认为是16世纪最有学术价值和最严谨的宗教著作。他创办了日内瓦学院,毕业的传教士被派往荷兰、英国等地;他领导的宗教改革使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并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二幕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外衣。加尔文教是当时资产阶级经济利益的真正的宗教外衣。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和《大革命与旧制度》
材料二 1898年6月梁启超起草了一份《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大学堂的办学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道”。
材料三 关于教育宗旨问题,一开始就在天皇近臣元田永孚为代表的守旧派与伊藤博文
为首的维新派之间发生尖锐的斗争。前者反对以西洋为榜样改革教育,认为这样会破坏东方固有道德,……要求在学校里培养学生的“仁义忠孝”的品德。1890年颁布“教育敕语”,把儒家的伦理标准忠孝仁义作为学生准则。此后,在各级学校中强制推行“忠君”思想教育,并且向学生灌输民族沙文主义。                                                                                        ——刘祚昌等《世界通史·近代卷》(上)
材料四 随着美国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进展,以及伴随着强调社会改革的进步运动的兴起,1918年,美国“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提出了《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的报告,指出美国教育的指导原则应是民主观念的原则。应使每一个成员通过为他人和为社会的活动来发展他的个性、中等教育必须以全体青年的完善和有价值的生活为宗旨,引导青年向着高尚的目标改造自己和社会。
——《美国教育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大学对推动宗教改革发挥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京师大学堂的办学方针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这一问题在维新变法中有何体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4)与材料三相比,材料四中美国的教育改革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认识。
2016-11-27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福建福州八县高二下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封建制度的巨大中心是罗马天主教会。它把整个封建的西欧联合为一个巨大的政治体系,……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了一圈神圣的灵光。它按照封建的方式建立了教阶制。最后,它本身就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拥有天主教世界的地产的整整三分之一。要在每个国家内从各个方面成功地进攻世俗的封建制度,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

材料二16世纪伟大的宗教改革使得互不了解的各国人民突然接近起来,并且通过新的共同信仰,紧密联合在一起。维登堡大学教授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系统阐发了宗教改革的主张,得到大多数师生的支持。该大学的自由教育吸引了布鲁诺前往。加尔文在巴黎大学受过严格的思想训练,他的《基督教原理》被认为是16世纪最有学术价值和最严谨的宗教著作。他创办了日内瓦学院,毕业的传教士被派往荷兰、英国等地;他领导的宗教改革使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并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二幕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外衣。加尔文教是当时资产阶级经济利益的真正的宗教外衣。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和《大革命与旧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大学对推动宗教改革发挥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