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主题一: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材料1   拿破仑远征埃及,除军队外还带上了由数百名学者、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科学考察团。这些人不久后发现并解读了罗塞塔石碑和碑文,埃及人对自己祖先曾创造的辉煌文化产生了极大的自豪感,由此萌发了民族的觉醒。在登陆埃及后不久,由于通往法国本土的后勤供应被完全切断,远征军必须在埃及建立全套的军事供应系统。于是,面包房、风车磨房、啤酒厂、铸造厂等相继建立,这不异于将19世纪初欧洲若干先进的工厂和作坊在埃及重造起来。穆罕默德·阿里自幼生活在东南欧的希腊,青年时期从事烟草生意,与法国商人兼驻卡瓦拉领事利昂来往甚多,由此了解到许多法国的情况,他认识到只有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才能自立于世界。


(1)根据材料1,概括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背景因素。

材料2   



(2)根据材料2,指出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并分别说明其历史影响。

材料3 康有为试图以《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重塑孔子形象,以树立其变法的理论依据。但其考证牵强附会,结论简单粗陋,使很多倾向于变法的开明人士都无法容忍。康有为认为,举办各项改革措施,共需用银六亿两。在“快变、大变与全变”的战略影响下,光绪皇帝在一百零三天内,发布了二三百条涉及几乎所有方面的上谕。变法的策划者们要求在当年就把全国的生童试改为策论考试,没有给考生做准备的时间。鉴于慈禧和光绪帝的矛盾,有人主张“调和两宫”,但康有为却力主“尊君权之道,非去太后不可。”


(3)结合材料3,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020-07-1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

——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

材料三   穆罕默德·阿里说“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以魏源为代表的中国地主阶级改革派,对阿里改革评价很高。《海国图志》一书对埃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作了全面介绍,对阿里内政和对外扩张作了评述。

材料四   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并所学知识指出,俄国、日本、中国三国改革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2)中日两国改革的结局有何不同?这种不同的结局给两国自身历史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3)俄日改革有哪些相同特点?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影响?
(4)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阿里是如何“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的?
(5)据上述材料看,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
2020-01-20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0年高三1月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阿里虽然率埃及人民抵御了英、法殖民主义侵略,但是也经受了西方工业文明的洗礼。他审时度势,认识到“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真正的独立需要有一支能够抵抗西方入侵的现代化军队,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以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

材料二阿里发展工业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庞大的军事帝国,因此工厂的产品大多用于对外战争,没有带来任何利润,从而使工厂得不到扩大再生产的资金。而厂长大多是一些现役或退役军官,对组织生产一窍不通,对贪污和剥削工人却颇为在行。此外,外国商人利用埃及人不懂技术,将一些老式的、使用过的,或完全报废的机器高价卖给埃及政府。这一切造成工厂产量下降,亏损巨大,难以维持下去。

材料三为了逃避服兵役,许多埃及妇女在生下孩子不久,便含着泪水悄悄地把孩子的眼睛弄瞎或截断他的四肢,使之终生残废;一些成年男子则被迫伤害自己的躯体。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阿里怎样的改革思想?他又是怎样实践的?
(2)据材料二、三分析阿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是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所引梭伦诗句

材料二史学家对穆罕默德·阿里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当之无愧的现代埃及之父”,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十足的暴君”。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梭伦的什么改革思想?有哪些政策体现了这一思想?

(2)据材料二你是怎样评价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请说明理由。

(3)梭伦、穆罕默德·阿里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1806年,英国联合奥斯曼帝国和马木路克,再次侵入埃及,企图颠覆穆罕默德·阿里政权。穆罕默德·阿里率领埃及人民顽强抵抗,最终迫使英军撤离埃及。英军撤离后,埃及社会仍处于内忧外患中:马木路克仍盘踞在上埃及(埃及南部农业区),并拥有大部分包税领地;埃及还随时面临着西方殖民入侵的威胁。同时,19世纪初的埃及由于连年的战争,经济十分落后,军事力量也非常弱小,这种情况远不能适应抵御外来入侵的需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末19世纪初马木路克在埃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穆罕默德·阿里是在什么情况下改革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
一一穆罕默德•阿里
材料二 100多年来,国内外史学家对穆罕默德•阿里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认为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有的认为他是“异族统治的代表”,是一个“十足的暴君”。……综观穆罕默德·阿里的一生,应该说他是埃及近代史上一位杰出人物,他比其前辈确乎提供了不少新的东西,建立了许多功勋。
一一杨灏城《埃及近代史》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材料一中阿里是如何“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的。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较为全面的评价阿里。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腓特烈二世(1712~1786年),1740年登上普鲁士国王宝座。他信奉“强权即公理”,在伏尔泰等人的见证下,通过不断的对外战争,使普鲁士迅速崛起,历史上又称其为腓特烈大帝。

在他统治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内政改革。他设立新的政府部门,建立了廉洁高效的公务员制度,但事实上只对他一人负责,大臣无任何实权,“国王是国家的第一公仆”。他奉行“人人平等”的原则,对移民和小宗教信徒(胡格诺教徒,天主教徒)宽容开放,为国家注入开明、公正的新精神。普鲁士是欧洲第一个享有有限出版自由的君主国。他不拘泥于传统的农奴制剥削方式,倡导大力发展工商业,采取奖励出口、限制进口,实行保护性关税等政策,竭力增加税收以扩充军力。军事方面,主要从严训、精械、创新战术、改革军制和加强补给等方面强化军队建设,把“军纪”上升到了“军魂”的高度,使普军成为欧洲效率最高的军队。此外,他还兴建数以百计的学校,奖励科技和扶助艺术发展等。

——摘编自陈潇《制度改革、军力建设与国策权变:腓特烈大王的大战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腓特烈二世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腓特烈二世改革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